青年女科學家陳春英的納米“蹊徑”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沒有治愈辦法”——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這樣描述面對癌癥時的無助,由于現(xiàn)代醫(yī)學手段也無法根治這種惡疾,這個悲觀結論一直延續(xù)至今。而且,無論是外科手術還是放療與化療,傳統(tǒng)的治療手段都會嚴重破壞機體的免疫力,很多人即便躲過了癌癥的困擾也無法重新?lián)碛薪】档捏w魄。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全球的研究人員正致力于研發(fā)具有更好的特異性、從而更準確地打擊癌細胞的潛在藥物。與他們不同的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正在另辟蹊徑——用納米技術治療癌癥。

走進納米的微觀世界

1996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醫(yī)學博士學位后,陳春英開始了她的科學征途: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并留所工作,其間到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諾貝爾醫(yī)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了一年博士后,2006年她加入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效低毒抗腫瘤納米藥物的研制及其作用機制,還包括典型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核分析與同步輻射技術及組學技術用于生物體系納米顆粒暴露和效應標志物的研究以及易感人群環(huán)境污染物長期暴露的分子毒理學研究等。

在陳春英的納米世界里,進入納米尺度的材料不僅能夠作為載體、把抗癌藥物運送到腫瘤部位,還可以直接作為藥物,精確打擊腫瘤細胞。

但是,當這些極其微小的顆粒進入細胞后,會不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面對記者的疑問,陳春英解釋說,她和她的同事們正是從納米材料的毒理性質入手,在分子、細胞和動物機體這三個層面,分別研究了納米材料可能以什么方式,引起什么樣的生理效應。她發(fā)現(xiàn),納米顆粒的大小、組成、形狀、顆粒表面的修飾物等多種因素,都是決定納米材料是否安全、有效的關鍵因素。這些成果為納米藥物的開發(fā)和應用建立了良好基礎,也讓陳春英入選美國湯森路透公布的2002~“全球高引用科學家”,成為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全球133名科學家之一。

在安全性基礎上,陳春英和她的團隊在利用納米材料治療癌癥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比如,有一種被他們稱為“金棒”的納米金材料,不但可以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和CT成像時的對比劑,還因為能在近紅外領域吸收很多熱量而具有熱療作用——相比于正常細胞,腫瘤細胞對溫度更加敏感,42℃左右的溫度就能殺死大多數(shù)腫瘤細胞。這項研究也是人類第一次發(fā)現(xiàn)可以將熱療藥物、藥物載體和CT成像對比劑統(tǒng)一在同一種材料上。

另外,在研究富勒烯時,她們意外地獲得了一種含釓的新型納米材料,能夠抑制幫助腫瘤細胞侵襲的一種蛋白質的活性,因此可以阻止腫瘤細胞轉移。這讓人們首次意識到,納米顆粒不僅可以作為載體,還能直接作為藥物治療腫瘤。

讓癌癥患者更有尊嚴地活下去是陳春英團隊的使命,團隊通過破解基質金屬蛋白酶的上游調控機制,將已有藥物從實驗室推向市場。除此以外,她還積極將納米研究應用于更加廣闊的領域,甚至包括探索工作場所、空氣污染物中超細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曲徑通幽 甘之若飴

陳春英開朗健談。也許,科學的種子在她按照爺爺?shù)囊蟊持旁妳s在父母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走進實驗室時就已經(jīng)種下;也許,科學的幼苗在她為備戰(zhàn)中學化學競賽而擁有全天使用學校實驗室的特權時就已經(jīng)發(fā)芽;也許,科學的幼苗在她接受導師指導為本科畢業(yè)論文在腫瘤醫(yī)院潛心工作半年時就已經(jīng)長大,F(xiàn)在,她總能在靜好的歲月中找到更美的風景:從科學中發(fā)現(xiàn)和享受美好,面對遠大目標時“望峰息心”,深入微觀世界時“窺谷忘返”;在閑暇時細品清茗,研習瑜伽,用兒時開始接觸的曼妙詩文平衡著生活,并駐足流連,沉醉其中。

“深入進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挺有意思的!”伴隨陳春英一路前行的,正是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在她25人的團隊中,有18位年輕女性,她希望更多的年輕女性能在科學道路上走得更遠。

陳春英憑借在新型納米材料的構建及其在納米生物醫(yī)學領域的突出成果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她在國際一流SCI刊物如Nature Method等發(fā)表論文146篇,論文他引3419次,H·Index為34,主編中英文專著3部。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2),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全球高引用科學家(中國僅142人),是中國大陸入選的5名女科學家之一。

“如果鐘情科學且能矢志鉆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卓越的科學家。”陳春英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728764.html

相關閱讀: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