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nèi)部狀況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地球的內(nèi)部狀況

從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最外面的巖石層到它的熔漿狀的核心,地球分為很多層。雖然地表下的地層藏有這個星球的奧秘,但是這些地層太堅硬也太熱,以至于無法探索。

地層

地球薄薄的外層是地殼。地殼下的各層是人類鞭長莫及的,它們是通過地震研究而為我們所了解。地幔由礦物諸如鎂、鐵和叫做巖漿的熔巖構(gòu)成。地球的核心主要是熔漿狀的鐵,其外層是液體,內(nèi)層是固體。它的中心溫度達(dá)5000℃,和太陽的表面溫度一樣熱。

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皮膚,就是我們居住其上的一層固體巖石。它的平均厚度為32千米。陸地下面的地殼是最厚的,達(dá)到65千米的深度。海洋下面的地殼是最薄的,厚度僅為8千米。地殼表面以高山、平原和海溝為特征。

地殼里的孔洞

地表到地核的長度大約為6400千米,然而迄今人類探查到的深度僅為15千米,在俄羅斯的一個鉆孔。在南美洲,一座金礦在3.8千米的深處。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低的自然點(diǎn)低于海平面11千米。

地殼

地殼從來都不是靜止的。很久以前,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整塊,動物們在上面自由地漫游。但是這一整塊破裂了,各塊之間逐漸地分離開來。

2.5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陸地被連接成一個巨大的整塊。這個泛大陸的名字叫聯(lián)合古陸,意即所有的陸地。

大約在2億年前,聯(lián)合古陸開始分裂。在1.35億年前,它被分割成了兩大陸地,北半球的勞亞古陸和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

今天的大陸紛紛出現(xiàn)

地球上的大陸經(jīng)過地殼的微小的運(yùn)動移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地殼分裂成巨大的團(tuán)塊,稱之為板塊。它們在地幔上的熔巖(即巖漿)上漂浮,地幔是緊挨著地殼的那一層。巖漿沖破地殼溢到地表上來,迫使板塊移動。這一永無休止的過程花了幾百萬年才使各大陸移動到它們今天所在的位置。這被稱為大陸漂移。

化石是證明各大陸曾經(jīng)連接在一起的線索

我們之所以知道大陸曾經(jīng)連接在一起,是因?yàn)橥晃锓N的化石在世界許多地方都被發(fā)現(xiàn)。例如:與狗大小差不多的水龍獸,這種生活在2.2億年前的動物化石在亞洲、非洲、南美洲和南極洲都被發(fā)現(xiàn)過。它之所以能隨心所欲地游蕩,是因?yàn)楫?dāng)時沒有海洋妨礙它。

勞亞古陸和岡瓦納大陸緩慢地分開,到6500萬年前,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大陸輪廓開始形成。

當(dāng)大陸繼續(xù)移動時,它們漂移到它們今天所在的位置。它們現(xiàn)在仍然每年移動1~4厘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762490.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圖像教學(xu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