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多雨帶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地球表面的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降水與兩個因素有關(guān),一是大氣中水汽的多少,二是大氣中上升運動的強弱程度。全球降水量分布大體上是從赤道向極減少的,但在溫帶地區(qū)也有一個次多的雨季存在。

赤道地區(qū)有廣闊的海洋,陸地上如亞馬遜河流域、扎伊爾河流域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又分布著廣闊的熱帶雨林,氣溫又高,蒸發(fā)強烈,大氣中水分含量充足,對流上升運動發(fā)展旺盛。因此,在這一地區(qū)成為降水量最多的地帶,年降水量一般為1000~2000毫米以上,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上可達5000~6000毫米。

從赤道向兩極降水量漸漸減少,在南、北緯度約15~30°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由于下沉運動占優(yōu)勢,不利于云雨形成,降水量達到最小值,一般不到500毫米。地球上的沙漠多數(shù)都分布在這個地帶。

在偏北一些緯度上,屬于溫帶氣候,是鋒面氣旋活動頻繁的地方,暖空氣沿鋒面上升,降水又有增加,年降水量達500~1000毫米,成為地球上第二個多雨帶。到了兩極地區(qū),溫度低,水汽少,降水量顯著減少,而且主要是降雪,極地也是地球上的少雨地帶。

綜上所述,地球上的多雨帶有兩個,赤道地帶的降水最多,溫帶地區(qū)的降水次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771375.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知識速記手冊:學(xué)會閱讀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