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在杜鵑花屬植物的生殖隔離研究中取得進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物種形成是進化生物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而物種的形成過程就是生殖隔離(Reproductiveisolation,RI)不斷加強,直至達到完全RI的過程。一般RI分為兩個階段:即合子前隔離(Pre-zygoticRI)和合子后隔離(Post-zygoticRI),并且隔離強度具有時序性。盡管國外研究者對于不同物種的生殖隔離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這些植物類群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中。至今尚未見到包含合子前和合子后隔離的木本植物研究。究其原因,木本植物合子后階段的生長周期太長,很難量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wèi)邦研究組的副研究員馬永鵬一直從事包括杜鵑花屬植物在內的云南特色觀賞植物自然雜交起源及其同域分布物種的生殖隔離機制方面的研究。近年來,研究組針對廣布種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delavayi)和特有種藍果杜鵑(Rhododendroncyanocarpum)自然雜交的系統研究表明:兩個物種在大理蒼山有重疊分布區(qū),其發(fā)生了不對稱的雙向雜交,并且檢測到基因流方向是從藍果杜鵑流向馬纓花杜鵑(Maetal.,2010,AmericanJournalofBotany);對馬纓花杜鵑及藍果杜鵑的繁殖生態(tài)學研究發(fā)現,盡管兩物種的傳粉昆蟲有差別,但熊蜂是它們共有的有效傳粉者,且人工進行雜交授粉可得到可育的種子(Maetal.,2010,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藍果杜鵑在花色方面存在白色花和粉紅色花的變異,熊蜂更偏向于訪問粉色花朵的植株,但傳粉者與不同花色間植株的雜交親和性無顯著差異(Maetal.,,PlantDiversity);長花期、較大的花展示、部分自交親和的繁育系統、低昆蟲訪花頻率是藍果杜鵑適應高海拔生境的繁殖策略(Maetal.,,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

研究人員還基于近8年對馬纓花杜鵑和藍果杜鵑的研究積累,對它們生殖隔離中的合子前隔離階段的地理隔離、花期隔離、花特征(花色、花氣味、花蜜含量及糖濃度)及其傳粉者行為隔離和花粉管競爭,以及合子后隔離的結實率和種子活力進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結果發(fā)現:較于合子后隔離,合子前隔離更為重要,尤其是共有傳粉者對兩親本具有很強的偏好;此外,與種內異交授粉相比,種間雜交授粉的花粉管生長速度、結實率以及種子萌發(fā)率都被明顯抑制,進一步證明了合子后隔離較強,并且,各個階段的生殖隔離強度具有不對稱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797676.html

相關閱讀:六字技巧教你中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