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xué)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每一個人的胚胎在發(fā)育過程中都有一個魚的時期,外形跟魚的胚胎相似到離奇的程度呢?

生物學(xué)在自然科學(xué)中,是最復(fù)雜又是最年輕的一門學(xué)科。百多年來不斷地成長,到如今可以說達到突飛猛進的地步。每天在新聞報導(dǎo)中都可以聽到有新的生物學(xué)發(fā)現(xiàn)。不少人都認為廿一世紀肯定是生物學(xué)的世紀。在這成長的過程中,隨著觀察和實驗的增加,當(dāng)然會修正過去的一些錯誤。

但是在1997年,生物學(xué)上有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不是“修正”過往的錯誤,而是揭開了生物學(xué)歷史上最大的丑聞(注1),也可以說是最大的騙局--科學(xué)家兼名教授海克爾偽造圖片、蓄意欺騙。

但是據(jù)我所知,在美國除了兩家科普性的雜志(注2)(注3)對此做了簡單報導(dǎo)之外,各大城市的報章雜志都絲毫沒有反應(yīng)。偌大的事,就這樣石沈大海嗎?幸好有基督徒的努力,在 1999年,才出現(xiàn)較詳細和公允的報導(dǎo)(注4)(注5)。

舊金山日報的錯誤

打開美國舊金山唯一的日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s,1999年2月7日版,其第6頁(注6)幾乎用全版,報導(dǎo)加州大學(xué)使用斑馬魚(Zebrafish, 也常作玩賞用)及其透明的卵和胚胎作實驗的優(yōu)點。作者是相當(dāng)有聲望的“常駐記者”,他乘著機會圖文并茂,用半篇文章給讀者徹底洗一次腦。

他用現(xiàn)今流行的進化論,也就是新達爾文主義(Neo-Darwinism)來解釋:斑馬魚在分類學(xué)上屬於脊椎動物,在4.2億年前從與人類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筆者注:這是假設(shè),不是已證的事實),所以魚類與人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胚胎時期,因為人類進化必經(jīng)過魚類的階段,所以每一個人的胚胎在發(fā)育過程中都有一個魚的時期,外形跟魚的胚胎相似到離奇的程度(uncanny resemblance)。因此,研究魚的胚胎可以幫助了解人的胚胎及其發(fā)展過程(注一)。

提起人類胚胎與魚的比較,多數(shù)讀者或多或少尚能記憶:過去念生物學(xué)時,好像讀過德國生物學(xué)家?藸(Ernst Haeckel)在百多年前為了支持達爾文進化論而提出的胚胎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該重演律說:人的個體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重覆種系進化的過程。因為人類最初從魚類進化而來,所以人的胚胎有一時期極像魚(圖一)。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這種說法,但如果你打開兒女如今的中學(xué)或大學(xué)生物學(xué)課本,無論是中文或英文的,無論是國內(nèi)或海外出版的,你幾乎都可以找到?藸柕膱D片。該日的《舊金山日報》即在報紙的中心地位,以大版面刊登了彩色的?藸柵咛ケ容^圖,“證明”人類、兔子、雞、烏龜都是從魚進化而來。

很多不知內(nèi)情的讀者,連科學(xué)工作者,甚至生物學(xué)家,也可能認為,這篇報導(dǎo)不但言之有理,尚有圖片“為證”,所以深信不疑。從那圖畫看來,人的胚胎在第一期“魚”的階段真好像有鰓,并且還有長長的尾巴呢!(注二)

但當(dāng)我看了這篇文章,馬上想寫一封讀者來信給該報編輯,揭露這生物史上最大的騙局。在美國舊金山這高度文明的地方,一份有名望的報刊怎麼可以犯這麼大的錯?雖然我洞悉作者暗地里的動機是給讀者洗腦,想灌輸進化論,我也理解每人寫文章都有他的立場及目的。但這篇文章所用的手段實在太卑劣了!海克爾的胚胎圖最近才重新被證實是一個騙局,作者怎麼這般斗膽,還用它來騙人(讀者大概都知道美國傳媒都以?衛(wèi)達爾文主義為榮)?

手頭報紙還沒有放下,心中卻另生一個意念:我為甚麼不用我的時間精力,給中文讀者寫篇報導(dǎo),以免我們同胞受騙或犯同樣的錯呢?

揭露真相的人

英國倫敦有一位醫(yī)生李察遜(Richardson),他也是胚胎學(xué)家,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人的胚胎,但他從來沒有見過人胚胎有“魚”的階段!所以他立意要更正百多年來的錯誤。但是他很聰明,知道從?藸杺飨聛淼倪@種“偽科學(xué)”,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推翻的。

所以,他組織了十七個單位的科學(xué)家,研究了50種不同脊椎動物的胚胎及其生長過程,并且仔細觀察、記錄。除了海克爾用的魚、蠑螈、龜、雞、人、及三種哺乳動物,共四個綱的動物之外,他們還研究了圓口綱的七鰓鰻、軟骨魚中的電鰩、兩棲綱的樹蛙、爬行綱的鱉,哺乳動物中又加了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和胎盤類貓科的代表等等。

李察遜等人終於聯(lián)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 & Embryology學(xué)報上發(fā)表了他們驚人的結(jié)果(同注1)。以下做簡單的綜述:

一、?藸柭暦Q的“第一期”胚胎,其實并非真正的最早期胚胎。因為各綱動物從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過程和原腸胚的形成完全不同,原腸胚以後外形上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到後期又大不相同。所以,他說動物發(fā)育越是早期越相似,乃不盡不實之言。

二、各類動物在?藸柕牡谝黄、也就是所謂“魚”的時期,還是各不相同。圖二是李察遜等重新繪制的八類代表的胚胎。這些最新的資料顯示出,這些動物的胚胎有相當(dāng)?shù)牟町。為甚麼?藸柕脑瓐D中的八類胚胎如此相似呢?當(dāng)然是動了手腳。

三、海克爾有意選擇了較相近的胚胎。他選水生的蠑螈而不用青蛙代表兩棲綱,是因為蠑螈本身就更像魚。相比之下,青蛙不甚像魚,圓口綱及軟骨魚的代表與?藸柕钠谕嗖罡h。所以不選用。

四、那麼,?藸柕降讋恿耸颤N樣的手腳,以便將人的胚胎畫得像魚一樣呢?原來他將人胚胎的鼻子、心臟、肝臟等大部份的內(nèi)臟,及手、腳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長脊椎成尾巴!經(jīng)過如此刪改,想要它像甚麼都可以了(圖三)。

五、根據(jù)李察遜等研究的結(jié)果,?藸杽h改的不只這些,他還隨意加添。例如雞的胚胎,在這時期的眼與其他動物不同。它是沒有色素的,而?藸杽t將它涂黑,使它與其他動物看齊。還有,海克爾在大小比例上也隨意更改,他的伸縮性可達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

六、李察遜等人的文章還指出,?藸柨桃膺x用不同動物作為代表,卻隱瞞這些代表的種名,使人以為同綱的動物一定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即使是很接近的種,它的胚胎也很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不同種的魚,它們胚胎的形態(tài)和發(fā)育的途徑都可以各異。李察遜就此得出驚人結(jié)論,即“?藸柕呐咛”是生物學(xué)上最“著名”的騙局。

是再度發(fā)現(xiàn)的騙局

《科學(xué)》周刊的標題更指出,這個大騙局并不是首次發(fā)現(xiàn),而是“再度發(fā)現(xiàn)”(rediscovered)。原來當(dāng)年?藸栠在德國Jena大學(xué)任教期間,他偽造的這些假圖就已經(jīng)被人揭發(fā)。

李察遜為了證實這是遮掩了一百多年的騙局,親自到Jena大學(xué)去查史料。不出所料,?藸柈(dāng)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認偽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所以,至今在德國的課本中找不到?藸柕膱D畫。

但是為甚麼在英文和中文的課本中,這些偽作流傳了126年,甚至直至今天呢?李察遜說: “這才是最大的謎。”(注三)

本文作者現(xiàn)居舊金山,為著名美籍華裔生物學(xué)教授,曾任舊金山大學(xué)生物系主任多年,現(xiàn)為該系教授。

附注:

注一:用動物模式做實驗是進入臨床試驗前必須的步驟。各類動物之間有一定的異同,用比較方法研究更能深入了解生物之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并不需要推到4.2億年前的假想祖先。

相反地,筆者十年前憑著蚯蚓與人類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的信心,首創(chuàng)用蚯蚓作重金屬污染的實驗。其結(jié)果與用老鼠作的實驗可以比對,與在人體的觀察也非常相似,F(xiàn)在蚯蚓的模式已漸漸受環(huán)保及毒理學(xué)人重視。所以,在科學(xué)探討中,動物“同源的假設(shè)”(不是已證的事實),完全可用“同一設(shè)計”的理論模式代替。換句話說,進化與創(chuàng)造的模式在實驗科學(xué)上同樣可用,但進化論理論本身卻是哲學(xué)上的推論。生物學(xué)不需進化論為主導(dǎo)。

注二:所有脊椎動物的胚胎不是都有鰓,而是都有咽囊(phyraygeal pouches)。魚類的咽囊發(fā)育為鰓,但在其他動物中咽囊發(fā)育成與鰓無關(guān)的結(jié)構(gòu),如內(nèi)耳,和副甲狀腺等。人類有尾的傳說,有一部份由海克爾偽造的圖而來。從圖三清楚可見海克爾將腳的胚芽畫成尾芽,不少人就為自己想像出尾巴來。

注三:筆者1999年暑期在中國曾接受北京某出版社副編的專訪,其中問及人和魚的胚胎比較。我建議在中學(xué)課本中刪除海克爾的圖畫。據(jù)說這項更正在兩年內(nèi)可能完成。若果真如此,中國在教材上的改進要跑在英、美的前面。

引用文獻:

(注1)Richardson, M. K., Hanken, J., Gooneratne, M. L., Pieau, C., Raynaud, A., Selwood, L. & Wright, G. M., 1997

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Anatomy & Embryology 196: 91-106.

(注2)Elizabeth Pennise, Sept. 5, 1997

"Haeckel's Embryos: Fraud rediscovered"

Science 277(5331): 1435.

(注3)In Brief, Sept. 6, 1997 Embryonic Fraud Lives On

New Scientist 155(2097): 23.

(注4)Jonathan Wells, 1999 Haeckel's Embryos & Evolution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1(5): 345-349.

(注5)Larry Witham, Jan. 25-31, 1999

Darwinism icons disputed

The Washington Times (National Weekly Edition) p.28.

(注6)Tom Abate, Feb. 7, 1999

Window on Lif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s, p.6.

附圖:

 

 

圖一:海克爾手繪的胚胎比較圖。從正左到右為魚,蠑螈,龜,雞,豬,牛,兔,及人胚胎的第一至三期。第一期也就是所謂的魚時期,所有種類的胚胎都畫成完全一樣沒有分別(identical)。

 

 

圖二:李察遜等畫的八種動物代表,相當(dāng)於?藸“魚”時期的右側(cè)圖(d例外,為背側(cè)圖)。 a)海洋七鰓鰻Petromyzon marinus, b)電鰩Torpedo ocellata, c)小體鱘Acipenser ruthenus, d)多明尼加樹蛙Eleutherodactylus coqui, e)歐洲鱉 Emys orbicularis, f)雞Gallus gallus, g)袋鼠Trichosurus vulpecula, h)家貓Felis catus.

 

 

圖三:海克爾刪改人類胚胎的例證。左圖為?藸柈嫷娜伺咛ピ“魚”的時期,右圖為人胚胎真實的形態(tài)。?藸枎缀鯇⑷怂械膬(nèi)臟和手、腳的胚芽都挖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02418.html

相關(guān)閱讀: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生物第四章檢測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