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極為罕見的天體到了未來將非常常見,而且未來的宇宙將比現(xiàn)在更適合生命生存……數(shù)千億年后,宇宙將會變成這樣嗎?
揭秘萬億年后宇宙圖景:將更適合生命生存
時間那不可阻擋的腳步,總能激起我們對宇宙遙遠未來的思考。但思考的結(jié)果通常令人沮喪。50億年后,太陽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在緩慢變暗前會吞沒內(nèi)太陽系。但這僅僅是整個未來的一個瞬間的畫面??實際上,無窮短。隨著天文學家放眼未來,例如幽默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Adams)在《宇宙終點的餐館》中所寫道的“5760億年”,他們會看到一個充滿了無數(shù)正在暗去的天體的宇宙。到那時,空間的加速膨脹會把已經(jīng)位于我們銀河系之外的每一樣東西都帶到我們的視線之外,留下一個更加空蕩的夜空。在1816年的長詩《黑暗》中,拜倫勛爵預見到了這一前景:“明亮的太陽熄滅,而星星則在暗淡的永恒虛空中流離失所。”但好消息是:黑暗的降臨只是故事的一半。恒星形成這個宇宙現(xiàn)象,確實在很久之前就已過了它最光輝的時期,但宇宙并沒死去。奇異的新物種將會進入天文學家的動物園。當前罕見的怪異現(xiàn)象(如果有的話)將會司空見慣。宇宙中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甚至會變得更多。
科學的“末世學”??對極遙遠未來的研究??在宇宙學和物理學中具有卓越的歷史。這類研究不僅讓人著迷,也為檢驗新理論提供了一個概念上的平臺,讓一些抽象理論可以變得更為具體??當宇宙學家描述空間形狀對宇宙命運的影響時,這個宇宙學上最為抽象的概念也許就更容易理解一些。試圖調(diào)和關于基本粒子與作用力的不同理論的物理學家預言,只有在數(shù)萬億年甚至更久之后,諸如質(zhì)子衰變和黑洞蒸發(fā)的現(xiàn)象才會發(fā)生。越來越多天體物理學家也在他們的有關恒星和星系演化的模型中,引入了極為遙遠的未來。過去十年里,他們試圖再現(xiàn)自大爆炸以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及其成分變化的方式。隨著科學家對過去的認識不斷加深,他們可以推測出在遙遠的未來,宇宙會發(fā)生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04643.html
相關閱讀:分析“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教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