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歐陽修《醉翁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歐陽修《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
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yuǎn)遠(yuǎn)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流而下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有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來這里喝酒,喝了少許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早晨則自暗而明,傍晚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就是山間早晨和晚上的景色。野花開了,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面降低,石頭裸露出來的,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yīng),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水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滿頭白發(fā),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落山,人影散亂一地,太守回去,賓客跟隨著。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在歡暢。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喝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
1.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挈全篇。“醉”是表象,“樂”是本質(zhì)。
2.開頭部分介紹了醉翁亭,包括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亭的環(huán)境美;后一層介紹亭名由來。其中跟文章脈絡(luò)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
3.中間部分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兩層:第1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樂,先用“若夫”一詞領(lǐng)起,后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總收一筆。第2層寫太守眾賓、游人之樂,先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平列,然后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飲和太守醉四項內(nèi)容。這四項內(nèi)容是為結(jié)尾“太守醉”三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yīng)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4.結(jié)尾部分也分兩層,第1層寫宴會散、賓客歸、禽鳥樂的情景;第2層寫“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zhuǎn)換。結(jié)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把“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5.寫山間朝暮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6. 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客的游樂,還寫了滁人的游樂。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為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歐陽修治理有方,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yè)。
7.作者為什么把太守醉放在最后邊?
[答]因為歐陽修與民同樂,前寫滁人樂才能引發(fā)太守醉,正如結(jié)尾所說:樂其樂。
8.《醉翁亭記》一文語言形式優(yōu)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言的美感。請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的內(nèi)容,為下面這則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下聯(lián):范仲淹替君主分憂
9. 文中極力渲染了一個“樂”字,表達(dá)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寫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
10.《岳陽樓記》一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試比較歐陽修的“與民同樂”,談?wù)劧咧g的差異。
[答]他們相同的是都談到了與天下人同樂。不同的是歐陽修僅與天下黎民同樂;而范仲淹則是先憂后樂。

二:
1.“太守之樂其樂”中太守的“樂”的含義是什么?
2.本文語言形式優(yōu)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lián)。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擬出一個下聯(lián)。
①上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下聯(lián):
②上聯(lián):醉翁亭下歐陽修與民同樂 下聯(lián):

3.下列各句中的“從”與“太守歸而賓客從”的“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B。戰(zhàn)則請從
B.擇其善者而從之 D。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與“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的“去”含義不同的一項是( )
A.去死肌,殺三蟲。 B。停數(shù)日,辭去。 C。委而去之 D。去國懷鄉(xiāng)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對“太守之樂”理解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沉醉于游宴之樂,陶醉于自己的文學(xué)才華。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樂不僅在山水之間,而且在與民同樂。
D.不在欣賞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記述游樂的過程。
(2003年寧夏)

7.“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加點的“樂”字各有含義,說說加點的“樂”字所指的具體內(nèi)容。
8.“醉能同其樂”這句話把“醉”與“樂”聯(lián)系起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讀,哪是輕讀?
人知從太守游而①樂,而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A.輕讀__________ B.重讀___________

10.這段文字緊扣一個“樂”字寫,用______之樂襯托游人之樂,又用游人之樂襯托_____之樂。
11.體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請從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舉出兩個意義相近的詞:______,______.
13.與歐陽修齊名的宋代文學(xué)家,你還知道誰?寫出兩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政績卓著之樂。
2.①范仲淹以天下為憂;范仲淹先天下而憂 ②岳陽樓上范仲淹憂國憂民
3.B 4。A 5。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以文章記述這件事的,就是太守。 6.C
7.太守樂:山水之樂;與民同樂。鳥樂:自然條件優(yōu)越而鳥不自知。
人樂:不僅知道自然條件優(yōu)越,而且還能娛情山水。
從太守樂:既有娛情山水之樂,同時還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樂。

8.點明全文主旨——與民同樂。
9.A.① B。② 10。禽鳥 太守 11。醉能同其樂
12.時間極短 俄而,既而,未幾
13.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三: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環(huán)境特征(領(lǐng)起全文)的句子是: 。
2 、“醉翁”之號的由來是什么? , , 。
3、根據(jù)句意填空: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唱人權(quán)高調(diào),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別國內(nèi)政。
4、文章中微露主旨(為后人傳誦)的句子是: 。
5、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6、描繪山間朝暮變化之景的句子是: , , , ! 
7、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 ,(夏) ,(秋) ,(冬) , !
8、請寫出傍晚歸去時情景的句子: , , 。 , , 。
9、寫滁州之人扶老攜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 , , , ,
, , 。
10、寫太守宴會上豐盛野味的句子是: , 。 , ; , , 。
11、寫太守之宴歡快熱鬧場景的句子是: , , ,, , , 。
12、宴飲之時,太守的表現(xiàn)是: , , 。
13、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用排偶句:“ , ”,描繪出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準(zhǔn)確而生動地寫出了瑯琊山有晦有明,交替變化的朝暮景象。
14、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概括了山間四季的不同風(fēng)光。“ , , , ,山間只四時也”,一季一幅畫面,都緊緊抓住山林泉石的特點,給人不同的美學(xué)享受。
15、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有動靜對比之美。“ , ”,樹木之境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 , ,眾賓歡也。 , ,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
16、 的《醉翁亭記》與 的《岳陽樓記》兩篇名文不僅同是(朝代)偉大文學(xué)家的作品,而且都表達(dá)了兩位大家不同凡響的思想境界。在《岳陽樓記》中作者直抒情懷,“ , ”,《醉翁亭記》中作者含蓄深沉,把“與民同樂”的濟(jì)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敘述之中,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 , ”的千古名句。

參考答案:
《醉翁亭記》(歐陽修)
1. 環(huán)滁皆山也
2.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6.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7. 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發(fā)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陰,(秋)
風(fēng)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8.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9.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0.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11.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12.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3.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14.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15.樹木陰翳,鳴聲上下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
16.歐陽修 范仲淹 北宋
先天下之憂而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賞析: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內(nèi)心抑郁,但還能發(fā)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fēng),取得了某些政績!蹲砦掏び洝肪蛯懺谶@個時期。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fù)雜曲折的內(nèi)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后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dāng)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jīng)常出游,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xiàn),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diào),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歷五年春,歐陽修由于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慶歷新政”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這種復(fù)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nèi)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yōu)美圖畫時,體現(xiàn)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表現(xiàn)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dá)情懷。[8-9]
全文共四段,條理清楚,構(gòu)思極為精巧。
此文第一段寫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首先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領(lǐng)起,將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一筆勾出,點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縱觀滁州全貌,鳥瞰群山懷抱之景。接著作者將“鏡頭”全景移向局部,先寫“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諸峰之中,視野集中到最佳處。再寫瑯琊山“蔚然而深秀”,點山“秀”,照應(yīng)上文的“美”。又寫釀泉,其名字透出了泉與酒的關(guān)系,好泉釀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寫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照應(yīng)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為下文的活動安排了一個優(yōu)美獨特的背景。作者接著轉(zhuǎn)向敘事抒情,用兩個短句自問自答,道出亭的來歷:“作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同時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愚之酒也”。說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起來。這段層與層間過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樂”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銜不著痕跡,給人完整的“山水之樂”印象。
第二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描繪出山間兩幅對比鮮明的朝暮畫面。接著用“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一句話概括了山間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風(fēng)光,一季一幅畫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結(jié),作者直接抒發(fā)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歡樂心情。“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這是上一段總寫“山水之樂”的具體化。這里用對偶句描寫,散句收束,抑揚頓挫,音韻諧美。
第三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此段描寫由景物轉(zhuǎn)移到人事上。先寫滁人之游,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樂圖。游樂場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接著寫太守設(shè)宴,眾兵宴飲之樂。宴席豐盛而充滿野趣,眾兵起坐喧嘩,樂不可支。太守樂中酒酣而醉,此醉是為山水之樂而醉,更為能與吏民同樂而醉。體現(xiàn)太守與下屬關(guān)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這樣的樂。
第四段,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之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作者巧妙地用禽鳥之樂襯托游人之樂,又以游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但太守之樂與眾不同,不是眾人所能理解的。作者并沒有袒露胸懷,只含蓄地說:“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與醉翁亭的名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前后呼應(yīng),并與“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聯(lián)成一條抒情的線索,曲折地表達(dá)了作者內(nèi)心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827003.html

相關(guān)閱讀:“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周亞夫細(xì)柳營》閱讀答案
比較閱讀:《飲酒(其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釣魚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閱讀答案(附翻譯)
“范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