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誘發(fā)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wǎng)站上低調發(fā)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采用3D技術產(chǎn)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fā)的一種腦神經(jīng)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jīng)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fā)作。
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fā)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xiàn)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癥狀。檢查發(fā)現(xiàn),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
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xù)玩了10個小時的網(wǎng)絡游戲,突然出現(xiàn)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癥狀。經(jīng)醫(y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于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fā)作。
《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chǎn)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6
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fā)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三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fā)育。
眼結構的發(fā)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fā)育好,只有到5歲以后,才發(fā)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fā)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fā)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tǒng)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xiàn)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jié)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fā)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fā)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fā)現(xiàn),10分鐘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癡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于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鐘;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鐘;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鐘;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鐘。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鐘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7
最好看30分鐘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么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
患有癲癇癥、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癥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huán)境下休息5~10分鐘。
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fā)作,須及時就醫(y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松一下。建議看15~20分鐘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鐘。最好看30分鐘后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
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
意大利最高衛(wèi)生保健委員會已發(fā)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
根據(jù)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可選擇看3D電影的,最好是12歲以上的學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53843.html
相關閱讀:諾華有望迎來美國上市的第一個生物仿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