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初中生物課,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還要有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生物科學的特點,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這篇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的運動方式,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運動的意義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
二、動物運動的方式
1、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劃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
1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2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fā)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并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3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qū)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于四肢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4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fā)達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別發(fā)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后肢著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
3、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動,進行滑翔和鼓翼飛行。
滑翔:一些大型鳥類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的飛行方式,是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
鼓翼飛行: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
這篇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的運動方式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55977.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