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每年有12個月,每月都有十五,月亮都要圓一次?墒菫槭裁丛碌街星锓滞饷髂?劉禹錫在中秋之夜觀月詩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潘緯也作詩解釋這個道理:“豈是月華別?只因秋氣清。”因此,月到中秋分外明,從氣象學觀點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每當這個時候,北方吹來的干冷氣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上空的暖濕空氣向南退去,天空中云霧減少了。同時,太陽的傾斜度漸漸變大,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逐漸減少,氣溫一天比一天低了,干燥、寒冷的冬季風使水汽降低,空氣透明,因而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潔,使人產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覺。
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從天文學的角度看,月亮也不一定只有在中秋才分外明。因為月亮是反射太陽光才亮的,故在地球上看來,月光的強弱,既與地球看到月亮反光面大小有關,又與月亮距地球遠近及月亮離太陽遠近有關。當月亮反射太陽光的月面最大而近于正圓形,這時,月光應是最明亮的,一般在農歷每月十五或十六,甚至十七。同時,月亮繞地球旋轉軌道是橢圓形的,近地點也不一定是十五。另外,地球繞太陽旋轉軌道也是橢圓的,近日點一般都在農歷十一、十二月,不在八月。
由此可見,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說法也是相對而言的,它包含著人們的某種寄托和情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939305.html
相關閱讀:我們周圍的空氣檢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