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⑴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同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shù)上書論天下事,⑵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同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同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坐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 攖:糾纏 B.時子瞻數(shù)上書論天下事 數(shù):多次
C.同極以為不然 然:這樣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經(jīng)常
12.把第Ⅰ卷中第二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⑴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同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
譯:
⑵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同極以為不然。
譯:
13.從以上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與可和蘇軾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試分別加以概括。(4分)
文與可:
蘇 軾: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1 C
12 ⑴當時的政論已經(jīng)很不統(tǒng)一,士大夫們的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館舍中,從未表達出自己贊同或否定的意見。
⑵(蘇軾)退朝回來與賓客們談?wù),也?jīng)常把時政當作話題來談?wù)撝S刺,文同認為(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13文與可:明哲保身,遠離時事紛擾,不與之糾纏。
蘇 軾:關(guān)心時政,積極參與,勇于表達自己的政見
“文同,字與可,蜀人,”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951458.html
相關(guān)閱讀:閱讀《陳涉世家》與《祖逖》選段(附答案)
《桃花源記》《雪竇游志》比較閱讀及答案(河南省中考)
“文同,字與可,蜀人,”閱讀答案
游東坡 閱讀答案(14年溫州中考試題)
《孫權(quán)勸學(xué)》《顏回早死》比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