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風蝕,鬼斧神功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說到風,你可千萬別陶醉于“和風細雨”、“春風撲面”之中。風的吹蝕作用對巖石的改造,它所造成的獨特的地貌地形,真可謂鬼斧神功、巧奪天工呢,地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風吹風蝕,鬼斧神功,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習!

在歐洲,中世紀時幾乎每座村莊都建有教堂。今天,隨便爬到哪座教堂的鐘樓或塔頂上去,都能看到在石頭或硬磚砌成的墻上(內部的墻)有許多近于圓形或橢圓形的凹穴(直徑一般10-20厘米),連在一起就呈蜂窩狀了,常稱蜂窩石。因為有屋頂和塔壁的遮蔽,這些洞穴不是雨沖刷出來的。唯一的“作案者”是從不封閉的墻和洞開的窗里鉆進來的風。在受到風蝕作用的懸崖峭壁上也常見這樣的凹穴,只是樣子更稀奇古怪些。有的凹穴已很深了,且向山里傾斜,常稱為石口袋,確實它們常被游牧人放置雜物,甚至象帳蓬這樣較大的東西。有時洞緊挨著洞,整個石壁看上去象一張破魚網(wǎng)。

如果沙漠里有一座基巖構成的平臺形高地,高地內有節(jié)理或裂隙發(fā)育,暴雨的沖刷會使節(jié)理或裂隙加寬擴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機,風的吹蝕就開始起作用了,風蝕溝谷和洼地逐漸分開了孤島狀的平臺小山,。后者演變?yōu)槭蚴。旅游者到了這樣一個地方,就象到了一個頹廢了的古城;縱橫交錯的風蝕溝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樓群。這樣的“城”稱魔鬼城,在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部有魔鬼城,有的規(guī)模還不小,令人驚嘆不已。

石柱(如前所述,有的石柱就是風成的)繼續(xù)遭受風的吹蝕而變成各種形狀。如果巖層近于水平且硬、軟巖層相間,軟巖層容易被剝蝕掉,硬巖層相對突出,象屋檐那樣,稱石檐。如果軟、硬層相間的巖層是陡傾斜的,那么就形成鋸齒狀的雅爾塘地形。“雅爾塘”原意為有泉水的驛站。因傾斜的石檐象傾倒了的或殘毀了的古老烽火臺或崗樓,故以雅爾塘名之。

如果組成石柱的巖石下軟上硬,兼之低處的風攜帶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處的風攜帶的沙少且沙粒細小,風的吹蝕和磨蝕作用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現(xiàn)出明顯不同的結果:下部變得很細,象磨菇把,上段則成了蘑菇傘,形成蘑菇石。最后的結果,蘑菇把也剝蝕掉了,蘑菇傘只靠著很小的一點接觸面積坐落在基巖上,看上去搖搖晃晃的,稱搖擺石。在球狀風化的配合下,兩塊圓古隆冬的大石頭只靠一個切點互相接觸,上面的圓石似乎風都吹得動,叫風動石,如福建東山島的花崗巖風動石。

當然,漫天風沙也會做好事:它使巖石內的鐵錳質逸出,形成厚約1-2毫米的外膜,稱沙漠漆。它是烏黑油亮的,不僅美觀,而且能保護巖石,就象鋁的氧化膜保護鋁制品那樣。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象,歷4000年風雨仍傲然屹立,甚至其上的題詞還能辨認,沙漠漆也有一分功勞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963246.html

相關閱讀:美國的自然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