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平易近人的典故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詞語典故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釋義】平易:原指道路平坦,比喻態(tài)度和藹可親。指態(tài)度謙和藹,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理解。

歷史典故

周公,名姬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因其封地在宗周而得名。周公曾輔佐周武王滅商,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周公仍然在朝攝政輔佐成王,而讓自己的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到封地魯國去。

伯禽受封到魯國,三年后才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問:“為什么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受封到齊地的太公望(即姜子牙),卻在五個月后便向周公匯報了施政的情況,周公問:“為什么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周公聽完,感慨地說:“魯國將來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政令如果不簡易平和,人民就不愿意接近;政令平易,貼近民眾的生活,人民才能歸附。”

【成長心語】

謙和,是一種人格之美,永遠散發(fā)著馥郁之香。為人謙和,人必親之;盛氣凌人,大擺架子,人必遠之。這就是姜子牙斷言魯國將來必將臣服于齊國的原因。其實不僅在治理國家方面,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傲慢只會將自己孤立起來。反之,尊重別人,謙遜溫和,人們自然喜歡親近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0122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