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典故:背水一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詞語典故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

【釋義】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jīng)驗教訓,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歷史典故】

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進戰(zhàn)國時期),晉定公病死。

定公死后,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伯獨攬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立即派人傳令,讓魏桓子和韓康子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晉陽被智伯圍困了整整三年,形勢越來越危急。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lián)趙,共同消滅智伯。”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lián)合起來消滅智伯。后來,趙、魏、韓三家聯(lián)合進攻,殺得智伯軍隊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歷史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01119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