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狡兔三窟_狡兔三窟的意思_狡兔三窟的故事_狡兔三窟造句_狡兔三窟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狡兔三窟
【漢語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成語解釋】
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洞穴。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語本《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成語注解】
1、 孟嘗君:戰(zhàn)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于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yǎng)賢士,食客數(shù)千人。
2、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見“高枕無憂”。
5、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赍:帶著。
8、文車:繪有文彩的車。
9、 服劍:佩劍。
10、 不祥:不善。
【成語出處】
1、《聊齋志異.卷七.邵女》:“見柴曰:『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笑。妻色稍霽。”
2、《官場維新記.第一五回》:“既然帶了進來,有什么不送去?萬一舍弟日后進京,財政處的差使又脫了空,這時狡兔三窟之計,也是不可少的。”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使用類別 用在“多處居所”、“狡猾詭詐”的表述上。
【狡兔三窟造句】
1、那些毒梟狡兔三窟,到處流竄,讓警方經(jīng)常撲空。
2、官場多詭詐,我不得不學狡兔三窟,替自己多安排些退路。
3、歹徒不停地變換藏匿地點,就像狡兔三窟一樣,總讓治安人員四處奔忙。
4、在警方一路的搜捕中,發(fā)現(xiàn)歹徒狡兔三窟,到處都有藏匿的地點。
5、偵辦此案的警員說:“縱然嫌犯狡兔三窟,我也要將他逮捕歸案。”
反義詞】:走投無路
【參考詞語】:狡兔三穴
【漢語拼音】:jiǎo tù sān xuè
【成語解釋】:猶“狡兔三窟”。見“狡兔三窟”條。
1、唐.陳陶〈悲哉行〉:“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悲哉二廉士,餓死于首陽。”
2、《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更欲延至明年,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非公心為國事也。” 
【參考詞語】:三窟狡兔
【漢語拼音】:sān kū jiǎo tù
【成語解釋】:猶“狡兔三窟”。見“狡兔三窟”條。
1、唐.杜甫〈雕賦〉:“至如千年孽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荊棘,飽荒城之霜露。” 
【參考詞語】:兔三窟
【漢語拼音】:tù sān kū
【成語解釋】:猶“狡兔三窟”。見“狡兔三窟”條。
1、宋.蘇軾〈過嶺〉詩二首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狡兔三窟的成語故事】
據(jù)《戰(zhàn)國策.齊策四》載,戰(zhàn)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諼等于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后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于一死。但是你現(xiàn)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于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xù)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并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后,馮諼對孟嘗君說:“現(xiàn)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后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后來“狡兔三窟”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01128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