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bù zhī bù shí
【近義詞】:不知不覺、暴雨祈寒、不識不知
【反義詞】:民風(fēng)彪悍
【成語出處】趙簡子問子貢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不能識也。”簡子不說曰:“夫子事孔子數(shù)十年,終業(yè)而去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鬃营q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
【成語解釋】指知識不多。舊喻民風(fēng)淳樸。
【不知不識造句】村子里百姓不識不知,過著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
【不知不識的成語故事】
趙國君主趙簡子問子貢說:“孔子這個人怎么樣?”子貢回答說:“我不能了解他。”趙簡子不高興說:“先生您跟隨孔子學(xué)習(xí)幾十年,完成學(xué)業(yè)才離開他。”我問你,你(卻)說不了解,為什么?”子貢說:“我好像饑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知道滿足罷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樣,我又怎么能夠了解他?”趙簡子說:“子貢的話說得很好!”齊景公問子貢:“你的老師是誰?”子貢說:“是孔子。”景公問:“孔子賢嗎?”子貢說:“賢。”景公問:“有多賢?”子貢說:“不知道。”景公說:“你知道孔子賢,卻不知道有多賢,有問題吧?”子貢說:“大人、小孩、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說天高,可到底天有多高呢?誰也不知道,所以我說孔子賢卻不知道有多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15750.html
相關(guān)閱讀:
一唱一和_一唱一和的意思_一唱一和的故事_一唱一和造句_一唱一和
見物不見人_見物不見人的意思_見物不見人的故事_見物不見人造句_
暴內(nèi)陵外意思出處及典故故事
不揪不睬_不揪不睬的意思_不揪不睬的故事_不揪不睬造句_不揪不睬
視為畏途的意思_視為畏途的故事
見物不見人_見物不見人的意思_見物不見人的故事_見物不見人造句_
暴內(nèi)陵外意思出處及典故故事
不揪不睬_不揪不睬的意思_不揪不睬的故事_不揪不睬造句_不揪不睬
視為畏途的意思_視為畏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