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qī rén zì qī
【近義詞】:掩耳盜鈴、掩人耳目
【反義詞】:實事求是
【成語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八:“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語解釋】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欺人自欺造句】事到如今,我們得坦然接受事實,不能繼續(xù)欺人自欺下去。
【欺人自欺的成語故事】
宋代時,禪宗出現(xiàn)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jīng)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縛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tǒng)。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guī)范,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xiàn)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jié),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于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局限的想法所蒙蔽,還認為自己繼承了禪宗的正統(tǒng),并向信徒們傳揚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來比喻不但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18874.html
相關閱讀:
好聲好氣_好聲好氣的意思_好聲好氣的故事_好聲好氣造句_好聲好氣
哄堂大笑的意思_哄堂大笑的故事
視死如歸的意思_視死如歸的故事
不敢茍同意思解釋及故事出處
樂極生悲_樂極生悲的意思_樂極生悲的故事_樂極生悲造句_樂極生悲
哄堂大笑的意思_哄堂大笑的故事
視死如歸的意思_視死如歸的故事
不敢茍同意思解釋及故事出處
樂極生悲_樂極生悲的意思_樂極生悲的故事_樂極生悲造句_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