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本來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注音:ㄅㄣˇ ㄌㄞ? ㄇㄧㄢ? ㄇㄨ?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本來面目 běnlái miànmù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固有的樣子
本來面目還誰識,且向樽前學(xué)楚狂。—— 明· 王守仁《王成文公全書》
引證解釋
1. 佛教語。指人本有的心性!秹(jīng)·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shí),那?是 明 上座本來面目。”亦省作“ 本面 ”。 清 李? 《學(xué)髓》:“水?則珠自現(xiàn),心?則性自朗,故必以靜坐為基……虛明寂定為本面。”
2. 原來的樣子。 宋 蘇軾 《老人行》:“一任秋霜換?毛,本來面目常如故。” 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即日加冠畜?,?完本來面目。”《紅樓夢》第五八回:“他這本來面目極好,倒別弄緊襯了。”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七》:“這一潤色,留傳固然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0190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