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朽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意思:表現(xiàn)人固然死了,但申明與事業(yè)長存。朽:糜爛。
年齡時,有一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拜訪。晉國的卿范宣子招待了他,并且與他交談起來。
范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曉得它說的是什么嗎?”
內(nèi)容來自
穆叔不明白范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不立刻口答。范宣子認為穆叔答不上,自得地說:“我的先人,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沒落當(dāng)前,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zhí)政的是范氏。所謂‘逝世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
穆叔聽他這樣說,感到很不動聽,便說:&ldquo,傷感說說;據(jù)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jīng)逝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后,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 讀書筆記
接著他又說:“我據(jù)說,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破功業(yè),再其次是建立輿論。假如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放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留跟接收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一直絕祭奠,那是每個國度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211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