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不理
拼音:bù lǐ 注音:ㄅㄨ? ㄌㄧˇ
近義詞:不睬
基本解釋
◎ 不理 bùlǐ
(1)
[do not bother about;ignore]∶置于不顧,不理睬
別不理他,要幫助他
(2)
[pay no attention to]∶不理會,不在乎,不當一回事
我才不理這些閑話呢
引證解釋
1. 猶言不利,不順!睹献·盡心下》:“ 稽 大不理於口。” 趙岐 注:“為眾口所?。理,賴也。” 焦循 正義:“不理於口,猶云不利於人口也。” 楊伯峻 譯注:“‘理’字亦可訓‘順’,則‘不理於口’猶言‘不順於人口’。”
2. 謂不治理公務!逗鬂h書·胡廣傳》:“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 伯始 。’”《南史·謝?傳》:“ ? 居郡,每不理,常務聚?,眾頗譏之,亦不屑也。”
3. 理不清。 漢 張衡 《思玄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紛而不理。” 晉 陸機 《文賦》:“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4. 不理睬。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四折:“寡人若究起前事,又怕傷損我先帝盛德,如今姑置不理。”《紅樓夢》第二八回:“ 寶玉 見他不理,只得陪笑。” 茅盾 《子夜》十二:“ 徐曼麗 那邊,你得拉緊些,好叫 老趙 一直疑心她,一直不理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272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