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歷史典故】
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敢于直言不諱地向唐太宗提意見,而且多被采納。有一次,唐太宗同魏征一起討論治國之道。唐太宗問魏征:“君主怎樣做才能賢明?怎樣叫暗昧?”魏征答道:“賢明的君主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有些皇帝之所以暗昧,是因為只片面地聽信少數(shù)人的話。從前帝堯明晰地向民眾了解情況,所以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帝舜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被軟禁餓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仁君廣泛聽取意見,則貴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達。”唐太宗聽了,十分贊成。
【成長心語】
唐太宗因為善于納諫,因而成了一代明主。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全面了解情況,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一個兼容并包的人,無論是什么人的批評或者建議,他(她)都能洗耳恭聽。正如明朝陳繼儒所說:“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币粋人不怕犯了錯誤,就怕不肯虛心接受人家的勸告、意見和建議。當局者迷,需要旁觀者來諄諄告誡,方可脫胎換骨、初露鋒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0417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