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延殘喘
詞語:茍延殘喘
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
注音:ㄍㄡˇ ㄧㄢ? ㄘㄢ? ㄔㄨㄢˇ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 茍延殘喘 gǒuyán-cánchuǎn
[eke out a miserable lif;be on one's last legs] 茍且延續(xù)最后一點氣息,形容生命即將終結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來的反動政權,每當它搖搖欲墜、茍延殘喘之際,就會越來越人心渙散,眾叛親離,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
引證解釋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老漢幸年高,得以茍延殘喘;倘若少壯,也不在人世了。” 明 高明 《琵琶記·風木馀恨》:“老夫茍延殘喘,又得相見。”《再生緣》第六九回:“我豈不知貞和烈,到此刻,茍延殘喘不由人。” 魯迅 《<花邊文學>序言》:“在這種明誅暗殺之下,能夠茍延殘喘,和讀者相見的,那么,非奴隸文章又是什么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467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