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成語解釋】
刑罰一經(jīng)執(zhí)行,犯人受刑的事實(shí),就無法改變。語本《禮記.王制》。后用“一成不變”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后,從不改變。
【成語典故】
《禮記.王制》
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quán)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疑獄,汜與眾共之,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成獄辭,史以獄成告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獄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于王。王三又, 然后制刑。凡作刑罰,輕無赦。刑者,?也。?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成語注解】
1、三又:“又”通“宥”,“三又”即“三宥”。有三件事情可以寬免其罪,一曰不識(shí),二曰過失,三曰遺忘。
2、輕無赦:觸犯刑罰,雖屬較輕者亦不能赦免。
3、?:定型的意思。
【成語出處】
1、唐.白居易〈太湖石記〉:“然而自一成不變已來,不知幾千萬年,或委海隅,或淪湖底。”
2、宋.葉適〈上韓提刑書〉:“惟法令制時(shí)之要,而經(jīng)術(shù)飾治之余,二者之間,久焉難居;一成不變,無乃過中。”
3、宋.太宗〈令天下系囚十日具犯由收禁月日奏詔〉:“故三聽行誅,圣人之所至慎;一成不變,君子之所盡心。”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事情既定之后,從不改變。
使用類別 用在“毫無變化”的表述上。
【一成不變造句】
1、從變的角度來看,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2、萬物是否可能一成不變呢?這是個(gè)有趣的哲學(xué)問題。
3、社會(huì)變化快速,做事原則不能一成不變,當(dāng)因時(shí)制宜。
4、父親一生守著一個(gè)一成不變的原則,那就是信實(shí)、負(fù)責(zé)。
5、假如你說的有道理,我自然服你,我也不是個(gè)一成不變的人。
6、社會(huì)在進(jìn)步,法規(guī)自然也應(yīng)隨著時(shí)宜而做調(diào)整,不能一成不變。
7、目前情勢(shì)已有所改變,我們可能無法堅(jiān)持既定原則,一成不變。
8、婚后幾十年一成不變的生活讓她覺得累了,她很想飛出去尋找自己的天地。
辨識(shí)
【近義詞】:一仍舊貫,一如既往,依樣葫蘆,率由舊章,陳陳相因,墨守成規(guī),蕭規(guī)曹隨,蹈常襲故
【反義詞】:千變?nèi)f化,日新月異,革故鼎新,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瞬息萬變,變化多端,變幻莫測
【參考詞語】:一成不易
【漢語拼音】: yī chéng bù yì
【成語解釋】:猶“一成不變”。見“一成不變”條。
1、《明史.卷三一.歷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為一成不易之法也。”
2、清.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外篇一.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下》:“窮經(jīng)之業(yè),后或勝前;豈作志之才一成不易耶?”
【一成不變的成語故事】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后,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后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后,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后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zhí)行,不得赦免。因?yàn)橐坏┓缸锍闪,刑罰就會(huì)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gè)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huì)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后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后,從不改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53361.html
相關(guān)閱讀:
空腹便便_空腹便便的意思_空腹便便的故事_空腹便便造句_空腹便便
三顧茅廬的意思_三顧茅廬的故事
五里霧中的成語故事
孜孜不已_孜孜不已的意思_孜孜不已的故事_孜孜不已造句_孜孜不已
軒軒甚得_軒軒甚得的意思_軒軒甚得的故事_軒軒甚得造句_軒軒甚得
三顧茅廬的意思_三顧茅廬的故事
五里霧中的成語故事
孜孜不已_孜孜不已的意思_孜孜不已的故事_孜孜不已造句_孜孜不已
軒軒甚得_軒軒甚得的意思_軒軒甚得的故事_軒軒甚得造句_軒軒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