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若狂_欣喜若狂的意思_欣喜若狂的故事_欣喜若狂造句_欣喜若狂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欣喜若狂
【漢語拼音】 xīn xǐ ruò kuáng
近義詞】: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喜不自勝、歡天喜地、歡欣雀躍、樂不思蜀、欣喜異常、歡呼雀躍、
反義詞】:悲痛欲絕、哀哀欲絕、悲不自勝、哭天動地、肝腸寸斷、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成語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護軍女》:“少年得其應答,驚喜若狂。”
【成語解釋】欣喜:快樂;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欣喜若狂造句】全班同學欣喜若狂,慶祝自己的班級獲得了優(yōu)秀班集體 。
【欣喜若狂的成語故事
夜譚隨錄(《夜譚隨錄》),清代筆記式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4卷(或作12卷),包括傳奇和志怪小說 160篇左右。著者和邦額。《夜譚隨錄》在形式上極力摹擬《聊齋志異》,以描寫平民女子見長,塑造了一些帶有“村野”氣的少女形象,如碧碧(《碧碧》)、香云(《香云》)、白萍(《白萍》)、收香(《婁方華》)、白氏(《王侃》)、秀姑(《秀姑》)等,她們天真活潑、開朗大方、敢作敢為。有些長篇,情節(jié)詭異,敘述婉曲,也尚可觀。但多數(shù)人物形象面目蒼白,失之粗率。在滿族文學史上,《夜譚隨錄》是第一部全向度、多側面刻畫旗人生活的文學作品,其中明確涉及旗人題材占了全書1/5重。所牽涉內容不但包括在京城生活的旗人所見怪異,還有乾隆年間已經(jīng)日趨嚴重的旗人生計問題,滿人特有的風俗和喜好、性格、市井文化,甚至滿人漸習漢俗但仍保持的獨特民族個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533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