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形容人考慮太多,猶豫不決;有怕事的意思。
【例句】 這只不過是預(yù)賽而已,你就這樣“畏首畏尾”的,要是真到了決賽,那可怎么辦?
【結(jié)構(gòu)】 并列結(jié)構(gòu)
【近義】 前怕虎后怕狼 瞻前顧后
【反義】 義無反顧 一往無前
【故事】
春秋時候,晉、楚兩國都想要當(dāng)諸侯的盟主,小國夾在其中很為難。
有一次,晉靈公在扈地大會諸侯,可是卻不見鄭穆公來參加,因此便懷疑鄭國對晉國有二心。
這時,鄭公子歸生寫了一封信給晉國主政的趙宣子說:“我國君在這三年來,曾經(jīng)三次朝見晉君,我國雖小,但了最大的力量和誠意,而你們還對敝國的表現(xiàn)不滿意,那么鄭國實在已無能為力,只有隨時準(zhǔn)備亡國的命運降臨了。”
“常言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說:‘鹿死不?’,在鄭國的處境就是這樣,既怕楚國攻打,又懼晉國襲擊,真不知如何是好?一頭鹿在被獵人追趕的時候,根本無暇再去選擇能夠庇護它的地方。現(xiàn)在鄭國如果真被逼得無路可走時,做法也是一樣的。晉君的命令好像沒完沒了。鄭君也知道, 這樣下去國家將亡,只好將全國的力量集合起來,在邊境上等候晉國的大軍了…”
鄭公子信中所引的那句話是說:一個人既怕頭部遭襲,又怕下部被殘害,那么這個人身上,還剩下多少地方不怕遭受打擊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8060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