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lín hán jiàn sù
【近義詞】:萬籟俱靜、鴉雀無聲、夜闌人靜、心靜如水、乍暖還寒、秋高氣爽
【反義詞】:人聲鼎沸
【成語出處】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成語解釋】指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林寒澗肅造句】深秋的山谷,林寒澗肅,一個(gè)人影也沒有。
【林寒澗肅的成語故事】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是連綿不絕的高山,幾乎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shí)候,順流和逆流的航路都被阻斷了。有時(shí)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dá),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兩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覺得很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shí)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tài)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shí)在很有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肅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向東,流經(jīng)流水灘。這里的水都湍急異常,魚鱉都不能游弋,行人常常為此感到苦惱,他們編成歌謠:“灘頭用盡力氣與水相持,突然之間就會(huì)被水淹沒與家人永別。”袁山松說:“從四川到這里,五千多里,順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東流,經(jīng)過宜昌縣的北面,縣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北臨大江,與夷陵遙相對應(yī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88112.html
相關(guān)閱讀:
不可奈何意思解釋出處造句-
患得患失_患得患失的意思_患得患失的故事_患得患失造句_患得患失
眾怒難任_眾怒難任的意思_眾怒難任的故事_眾怒難任造句_眾怒難任
狗彘不食其余_狗彘不食其余的意思_狗彘不食其余的故事_狗彘不食
冰炭不相容_冰炭不相容的意思_冰炭不相容的故事_冰炭不相容造句_
患得患失_患得患失的意思_患得患失的故事_患得患失造句_患得患失
眾怒難任_眾怒難任的意思_眾怒難任的故事_眾怒難任造句_眾怒難任
狗彘不食其余_狗彘不食其余的意思_狗彘不食其余的故事_狗彘不食
冰炭不相容_冰炭不相容的意思_冰炭不相容的故事_冰炭不相容造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