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成語解釋 識:知道;歹:壞。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成語故事或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6回:“你這潑猴,不識好歹!”
成語造句 葉圣陶《文心》十五:“給你們讀一點(diǎn)古書總是好意;古書又不是毒藥,竟會這樣胡鬧起來,這明明是~呀!”
近義詞 不識抬舉、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反義詞 是非分明 歇后語好心當(dāng)作驢干肺
成語英譯 undiscriminating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別人的好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97796.html
相關(guān)閱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_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故事
聲名狼藉的意思_聲名狼藉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意思_草木皆兵的故事
侃侃而談_侃侃而談的意思_侃侃而談的故事_侃侃而談造句_侃侃而談
榜上無名意思出處及典故故事-
聲名狼藉的意思_聲名狼藉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意思_草木皆兵的故事
侃侃而談_侃侃而談的意思_侃侃而談的故事_侃侃而談造句_侃侃而談
榜上無名意思出處及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