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bù láng bù xiù
【近義詞】:不稂不莠、碌碌無為、一無是處、飛將數(shù)奇
【反義詞】:功成名就、年輕有為
【成語出處】
1、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成語故事
2、明·畢魏《竹葉舟·收秀》:一身無室無家,半世不郎不秀。
【成語解釋】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不郎不秀造句】一定要從小努力,長大以后才不會變成不郎不秀之人。
【不郎不秀的成語故事】
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是指一群人中有好有壞,混雜在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097832.html
相關(guān)閱讀:
遷怒于人_遷怒于人的意思_遷怒于人的故事_遷怒于人造句_遷怒于人
侃侃而談的意思_侃侃而談的故事
扒高踩低意思解釋及造句用法
不間不界_不間不界的意思_不間不界的故事_不間不界造句_不間不界
虎狼之國的意思_虎狼之國的故事
侃侃而談的意思_侃侃而談的故事
扒高踩低意思解釋及造句用法
不間不界_不間不界的意思_不間不界的故事_不間不界造句_不間不界
虎狼之國的意思_虎狼之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