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驚風怒濤_驚風怒濤的意思_驚風怒濤的故事_驚風怒濤造句_驚風怒濤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驚風怒濤
【漢語拼音】 jīng fēng nù tāo
近義詞】:千溝萬壑、阡陌縱橫、漫步當車、寸步難行、跋山涉水
反義詞】:一馬平川
【成語出處】《謝氏妹六十壽序》:“唯謝氏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難,未嘗得一日安居。其婿師其既殂,吾妹維持門戶,撫其孤,才六歲,恐懼憂傷,備嘗艱苦……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
【成語解釋】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驚風怒濤造句】因為這里的驚風怒濤,所以少有人來往。
【驚風怒濤的成語故事
劉大?(kuí)出身于安徽省樅陽縣湯溝耕讀世家,祖、父均為秀才,塾師兼事農(nóng)作。大?曾自言“家世皖江側(cè),薄田十畝余。”幼年,從父讀書,(一說劉大?為漢高祖劉邦長子齊王劉肥后裔,陳洲劉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孫,屬先字輩)“桐城派”代表人物。
大?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縱聲讀古詩文,韻調(diào)鏗鏘,喜飲酒,
好吟詩。受教于同鄉(xiāng)吳直。
雍正四年(1726),劉大?初至京師,年富才盛,文動京師。方苞得其文,常與人說:“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并贊他是韓愈、歐陽修一流人物,一時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與其結(jié)交。雍正七年(1729)、雍正十年(1732),兩次參加貢生考試都只登副榜。
乾隆六年(1741),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張后知大?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張廷玉特舉其參試經(jīng)學,又未被錄取。大?60歲后為黟縣教諭。幾年后告歸,居樅陽江濱不再出游,以文學教授生徒,默抑以終。逝世后,葬于今金社鄉(xiāng)向榮村劉家苕箕地,墓為省級保護文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1120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