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的意思_多難興邦的故事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多難興邦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

意思:國家多遭患難,可以促使內(nèi)部團結,因而興盛起來。 讀書筆記

晉惠帝時,晉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紛爭,發(fā)生了所謂“八王之亂”,互相攻殺,達十多年。(參看“鶴立雞群”)叛亂未平,接著西北和北方的五個民族,又乘機脫離晉朝的統(tǒng)治,先后獨立,并且向南進攻。即歷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晉懷帝和愍帝都被俘、殺害。晉朝不得不放棄中原,退到長江以南的東南沿海一帶,稱為東晉。(參看“中流擊楫”)

當初,司馬睿為左丞相,鎮(zhèn)守建康(今南京)。眼見首都長安失守,晉愍帝被匈奴族的劉曜所殺,廣大地區(qū)淪陷,百姓遭殃,而這位執(zhí)掌大權的左丞相卻穩(wěn)坐江南,無動于衷。祖逖、劉琨等愛國將領,一面領兵北伐,一面遣使上《勸進表》,勸司馬睿繼任帝位,把國家大事勇敢擔當起來。鼓勵他發(fā)憤圖強,不要怕困難。并且說:“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圣明。”意思是,國家接連遭到這么多的危難,使朝廷深深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能從危難中獲取教訓,奮起救危赴難,那么壞事也許可以變成好事:“多難”反倒可以激勵我們復興晉朝,鞏固邦國;“殷憂”也可使皇上認清形勢,痛下決心。(參看“枕戈待旦”) 內(nèi)容來自

從這兩句話,后來就演化出“多難興邦”這句成語。

內(nèi)容來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11665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