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畫蛇添足_畫蛇添足的意思_畫蛇添足的故事_畫蛇添足造句_畫蛇添足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畫蛇添足
【漢語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成語解釋】
畫好蛇后,多事為它添上蛇足,結(jié)果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二》。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策.齊策二》
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zhàn)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陳軫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晃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8>為之足!凰祜嬈渚。為蛇足者,終亡9>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成語注解】
1、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于楚,春秋時稱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領(lǐng)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為秦所滅。
2、祠者:祭祀神明的人。
3、舍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此指門客一類。戰(zhàn)國時一般王公貴族之家都有舍人。
4、卮酒:一壺酒。卮,音ㄓ,古代盛酒的器具。
5、引:取。
6、吾能為之足:我可以幫蛇畫腳。
7、固:本來。
8、 安能:怎么能。
9、 亡:失去。
【成語出處】
1、《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2、《文史通義.內(nèi)篇二.古文十弊》:“不此之務,但知市菜求增,是之謂『畫蛇添足』,又文人之通弊也。”
3、《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我倒不怕山遙水遠,渴飲饑餐,只是我趁興而去,難道還想敗興而回?豈不畫蛇添足,轉(zhuǎn)落一場話柄?”
4、《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至于又無端的弄桌果酒,便覺畫蛇添足,可以不必了。”
5、《蕩寇志.第四七回》:“我不過數(shù)萬之眾,如何平定得?況官兵久暴于外,費用浩大,今清真之圖已解,得勝不回,是畫蛇添足矣。”
6、《蕩寇志.第五七回》:“徐槐笑道:『這卻畫蛇添足了,前番我之退兵,不過瞞他一時,豈有一而再,再而三,他還不識得之理?』”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行事不當”的表述上。
【畫蛇添足造句
1、寫文章意足即可,不要畫蛇添足。
2、他本來就很?嗦,畫蛇添足也非意外。
3、發(fā)表意見應精簡有力,切忌畫蛇添足。
4、這事就說到此為止,你別再畫蛇添足了。
5、事情已處理妥當,不需要我再畫蛇添足了。
6、本來一場成功的演講,就敗在結(jié)尾那畫蛇添足的笑話。
7、寫文章切忌刻意求工,以免畫蛇添足,失卻自然本色。
8、明明是件好事,經(jīng)他畫蛇添足地描述后,反而成了壞事。
9、做事最好適可而止,刻意求工,常會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10、在大自然景色中加了一些人工造景,正如畫蛇添足,反而不美。
11、事情所以會失敗,正是因為他畫蛇添足多說了幾句話,反成累贅。
12、你在“天下第一”中間加上“世界”二字,豈非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13、如今你的功績已被公認,理當見好就收,實時隱退,如果繼續(xù)留任,反而畫蛇添足,適得其反了。
近義詞】: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參考詞語】:妄畫蛇足
【漢語拼音】:wàng huà shé zú
【成語解釋】:胡亂添畫蛇足,比喻無中生有,造謠生事。見“畫蛇添足”條。
1、《后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劉表列傳.袁紹》 :“何意兇臣郭圖,妄畫蛇足,曲辭諂媚,交亂懿親。”  
【參考詞語】:為蛇畫足
【漢語拼音】:wèi shé huà zú
【成語解釋】:給蛇畫上腳,本屬不必要,卻刻意為之。見“畫蛇添足”條。
1、《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張翼》:“翼曰:『可止矣,不宜后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jīng)于狄道,城不能克。”  
【參考詞語】:畫蛇著足
【漢語拼音】:huà shé zhuó zú
【成語解釋】:猶“畫蛇添足”。見“畫蛇添足”條。
1、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四:“今者無端讀書史,智慧只足勞精神。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雪白趨埃塵。”  
【參考詞語】:為蛇添足
【漢語拼音】:wèi shé tiān zú
【成語解釋】:猶“畫蛇添足”。見“畫蛇添足”條。
1、明.王廷相〈答何柏齋造化論〉一四首之八:“此論為蛇添足,又豈自然而然之道哉?”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
據(jù)《戰(zhàn)國策.齊策二》載,戰(zhàn)國時,昭陽為楚國大將,當時昭陽已攻下魏國的八座城池,接著又計劃討伐齊國,于是齊王派陳軫前來游說昭陽,請他不要攻打齊國,陳軫就引用了“畫蛇添足”的故事作比方來說明,故事的內(nèi)容是說: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nèi)ズ。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大家分喝,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誰先畫好一條蛇,誰就可以喝那壺酒。比賽開始之后,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于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并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蛇腳還沒畫好,另一個人已經(jīng)畫好了蛇,就把酒搶過去,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給喝了。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最后就失去了原本是屬于他的那壺酒。后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畫蛇添足”,用來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14319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