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膾炙人口造句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造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dǎo)語:膾炙人口,意指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為眾人所稱贊。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知識拓展:

  【漢語詞語】:膾炙人口

  【漢語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詞語解釋】:膾:切細切薄的肉、魚;炙:烤?臼斓娜狻G屑毜目救馊巳硕紣鄢浴,F(xiàn)在比喻人人贊美和傳誦的好詩文。

  【字詞解釋】:膾:形聲字,從月,會聲,本義是指切細切薄的肉。炙是會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歡吃。

  【成語用法】:復(fù)雜式;作謂語、定語。[1]

  【成語性質(zhì)】:褒義詞

  【近義詞】: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婦孺皆知、人人皆知

  【反義詞】:平淡無味、鮮為人知

  【英文翻譯】:win universal praise.

  成語典故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下》。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孟子的書

  孟子的書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皙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

  到了戰(zhàn)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膾炙人口造句

  1、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還仍被人傳誦。使讀者回味無窮、終生難忘啊,有機會可要看哦!

  2、我們班的一些“小詩人”把古人的詩改頭換面,卻改得那么膾炙人口,頗受大家歡迎。

  3、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總是深受人們的喜愛,連我們小學(xué)生也能哼上幾句。

  4、李白的詩歌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5、在學(xué)校舉行的“經(jīng)典誦讀”會上,看著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讀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臺下很多同學(xué)都跟著讀了起來,真令人陶醉!

  6、作文是我的弱項。但我真想寫出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得到老師和同學(xué)們的夸獎。

  7、唐代詩人李白與杜甫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仍被人傳誦。

  8、古代詩人葉紹翁的《飲湖上初晴后雨》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9、我很喜歡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膾炙人口的詩句

  10、這位老作家寶刀不老,寫出來的打油詩依然膾炙人口,人人欣賞。

  11、李白的詩寫得太好了,哪一首不是膾炙人口,哪一首不是流傳百世……唉,我看我只有佩服他的分了!

  12、因為李白的《靜夜詩》通俗易懂,所以它早就膾炙人口。

  13、著名的唐代詩圣李白先生,他創(chuàng)作的詩總是膾炙人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20641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