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
拼音ér yǐ
注音ㄦ? ㄧˇ
詞性副詞
基本解釋
◎ 而已 éryǐ
[that is all]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引證解釋
助詞。表示僅止于此。猶罷了。《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稘h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贊》:“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宋 范仲淹 《上資政晏侍郎書》:“眾或議爾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薄都t樓夢》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幾件事過手,漸覺 探春 精細處不讓 鳳姐 ,只不過是言語安靜、性情和順而已。” 周恩來 《關(guān)于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今天勝利局面已定,用戰(zhàn)斗方式可以解決是毫無問題了,只是時間早遲而已!
而已相關(guān)詞語
已經(jīng)、而且、然而、從而、反而、早已、而來、因而、不已、自已、進而、而后、已然、而下、而上、時而、也已、可想而知、不約而同、脫穎而出、繼而、不得已、而今、自然而然、輕而易舉、而立、顯而易見、取而代之、脫口而出、業(yè)已、久而久之、故而、視而不見、不得而知、已定、不言而喻、從天而降、應(yīng)運而生、總而言之、但已、挺身而出、不寒而栗、油然而生、忽而、揚長而去、何樂而不為、偶而、幸而、迫不得已、既已、迎刃而解、望而卻步、不翼而飛、接踵而來、落荒而逃、背道而馳、而外、有過之而無不及、侃侃而談、自上而下
而已相關(guān)成語
敗興而歸、逼不得已、不脛而走、不期而會、不期而同、不為已甚、不藥而愈、瞠目而視、乘虛而入、出淤泥而不染、垂手而得、鼎足而立、奪眶而出、蜂擁而上、浮而不實、涸澤而漁、兼而有之、敬而遠之、可望而不可及、廉而不劌、迷而不反、迷而不返、迷而知反、迷而知返、慕名而來、秘而不露、百足之蟲,死而不、半途而廢、備而不用、背道而馳、避而不談、博而不精、不辭而別、不得而知、不得已而為之、不寒而栗、不歡而散、不可同日而語、不勞而獲、不謀而合、不能自已、不期而然、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一而足、不翼而飛、不約而同、側(cè)目而視、側(cè)足而立、趁虛而入、沖口而出、從天而降、從天而下、從一而終、存而不論、大而無當、大勢已去、待價而沽、待時而動、淡而不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23971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