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里的蛇,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為大家分享了打草驚蛇的意思及造句,一起來看看吧!
打草驚蛇
【注音】dǎ cǎo jīng shé
【釋義】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典故】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chǎn)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多用于否定句
【結構】連動式
打草驚蛇造句1
1、我爬山時一定帶根棍子,既可以當?杖,又可以打草驚蛇。
2、警方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3、最后他們決定最好不要打草驚蛇并且不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4、你打草驚蛇了驚什么蛇?
5、小偷已經(jīng)進來了,所以最好不要打草驚蛇,免著他發(fā)現(xiàn)家里有人。
6、你最好別打草驚蛇,老板很喜歡peter,而你只是沒沒無聞的小人物。還是放聰明點兒,別吭聲,等待時機。
7、在野外要進入草叢時,切記要先打草驚蛇。
8、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9、消息指她們都比平日“格外小心”,以免打草驚蛇,故媒體也未能得知她們的身份。
10、這件事得不動聲色慢慢跟他磨,否則一打草驚蛇后,很難說服他。
11、你就打聽些這樣的小消息,還讓我埋伏的死士都給暴光了,打草驚蛇了還想要報酬啊。
12、我是說我不想打草驚蛇。
13、你調動這么多警力,豈不打草驚蛇?歹徒當然早就跑掉了。
14、記者象是一群狗,但有打草驚蛇,就開端吠個不絕。
15、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16、他的第二個沖動是不必打草驚蛇。
17、這個計謀的關鍵在于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松懈后,可一舉進攻。
18、大家先不動聲色,免得打草驚蛇,讓他跑了。
19、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裝鎮(zhèn)定,以免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造句2
1、在野外要進入草叢時,切記要先打草驚蛇。
2、你最好別打草驚蛇,老板很喜歡peter,而你只是沒沒無聞的小人物。還是放聰明點兒,別吭聲,等待時機。
3、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4、連長告訴我們,不要打草驚蛇,要對敵人進行圍攻。
5、你打草驚蛇了驚什么蛇?
6、我爬山時一定帶根棍子,既可以當?杖,又可以打草驚蛇。
7、這個計謀的關鍵在于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松懈后,可一舉進攻。
7、他們不得不自污其行,對那些奸臣們虛與委蛇,為的是獲得為國盡忠的機會,免得打草驚蛇,四面樹敵,以致遭受奸臣們的嫉恨與陷害。
8、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9、最后他們決定最好不要打草驚蛇并且不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10、他的第二個沖動是不必打草驚蛇。
11、你這樣輕舉妄動只會打草驚蛇,給下一步的工作帶來困難。
12、大家先不動聲色,免得打草驚蛇,讓他跑了。
13、我爬山時一定帶根棍子,既可以當拐杖,又可以打草驚蛇。
14、你調動這么多警力,豈不打草驚蛇?歹徒當然早就跑掉了。
15、這個計謀的關鍵在于避免打草驚蛇,等對方?懈后,可一舉進攻。
16、記者象是一群狗,但有打草驚蛇,就開端吠個不絕。
17、我是說我不想打草驚蛇。
18、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只是旁敲側擊地詢問了來人幾個問題。
19、偵破工作應謹慎保密,不要打草驚蛇。
20、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打草驚蛇,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21、這次行動千萬要保密,不能打草驚蛇。
22、消息指她們都比平日"格外小心",以免打草驚蛇,故媒體也未能得知她們的身份。
23、這件事得不動聲色慢慢跟他磨,否則一打草驚蛇后,很難說服他。
24、警方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25、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裝鎮(zhèn)定,以免打草驚蛇。
26、不要做那種打草驚蛇的蠢事,不動則已,要動就必須使罪犯全部落網(wǎng)。
27、小偷已經(jīng)進來了,所以最好不要打草驚蛇,免著他發(fā)現(xiàn)家里有人。
28、你就打聽些這樣的小消息,還讓我埋伏的死士都給暴光了,打草驚蛇了還想要報酬啊。
29、現(xiàn)在的局勢非常緊張,我們要不動聲色的觀察敵情,以免打草驚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3127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