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幟易幟的意思_拔幟易幟的故事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拔幟易幟

出處:《·淮陰侯列傳》。

意思:比喻取而代之。幟:旗子。 內(nèi)容來自

楚漢戰(zhàn)爭時,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率領漢軍攻占了魏國和代國,接著又在張耳的協(xié)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陘,創(chuàng)業(yè),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將陳馀在井陘口聚集20萬大軍阻擋。

謀士李左軍建議陳馀拔給他3萬軍隊,從小路出發(fā),出奇不意地截取漢軍的后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前軍抵達井陘時不與交戰(zhàn)。這樣的話,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韓信和張耳的頭顱。

讀書筆記

陳馀是個讀書人,不愛使用詐謀奇計,認為韓信的兵不過數(shù)千,經(jīng)過千里行軍,巳非常疲憊,可以直接予以攻擊,因此沒有采納李左軍的計謀。

韓信手下的人探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高興,放心東下井陘,進軍到離井陘口30里之處,韓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著一面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陘口山后隱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將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并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內(nèi)容來自

接著,韓信又派出一支1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諱忌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為漢軍自己斷了后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1萬人的軍隊向井陘口進發(fā),趙軍立即打開營門迎擊。戰(zhàn)了一段時間后,韓信、張耳命漢兵丟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戰(zhàn)。

這時,隱蔽在山后的兩千漢兵,趁趙營無人守衛(wèi),快速沖進趙營,飛快地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色的旗幟。而在水邊作戰(zhàn)的趙兵,因遇到背水一戰(zhàn)的漢兵的頑強抵抗,無法取勝,想返回營地,卻見那里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漢兵抓住,頓時軍心大亂,各自逃命。接著,漢軍兩面夾擊趙軍,結果主將陳馀被殺,趙王被活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337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