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出處:《孫子兵法》。
意思:了解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就能夠屢戰(zhàn)屢勝。百戰(zhàn):泛指多次戰(zhàn)斗,這里指的是每次、任何一次戰(zhàn)斗。殆:危險;不安,這里引申為失敗。“知彼知己”,也作“知己知彼”。
我國古代的軍事家孫武,人稱孫子或孫武子,齊國人,他精通兵法,善于指揮作戰(zhàn)。吳王闔閭拜他為大將,打敗了南方的大國楚國,心靈雞湯,威服了北方的大國齊國和晉國,稱霸諸侯,成了一時的頭等強國。
后來,孫武曾把他的軍事理論,結合實際經驗,寫成一部書,即《孫子》或《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有人說原有幾十萬字。三國時,曹操曾將其刪削整理,以后陸續(xù)有軍事家加以注釋。歷代將領都把它作為軍事典范,其中有些論斷,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如第三篇《謀攻》中有: 內容來自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內容來自
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內容來自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讀書筆記
這是說充分了解對方的情況和掌握自己這方面的情況,分析利用雙方的有利和不利條件,這是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關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393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