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
出處:宋代王讜的《唐語林·補遺》。
意思: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一起。沆瀣:夜間的水氣。
唐僖宗時,有一官員名叫崔沆,曾任“中書侍郎”等職。乾符二年,他被派當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試事宜。這次應試的人中有一個名叫崔瀣的,一經錄取,馬上就當官上任了。別人見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職也特好,待遇顯然與眾不同,因此不免懷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關系的吧?”有人更進一步斷定:“那還用說,瞧他們兩個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還加以嘲笑道:“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后來,“沆瀣一氣&rdquo,名言名句;就流傳而為成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14320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