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聲附和解釋】:和:聲音相應。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么說,就跟著怎么說。
1、舍己為人:舍,舍棄。原指放棄自己的見解,隨聲附和別人,F指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2、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沖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于事實,是謂盲爭。
3、第一天的集會大談特談"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隨聲附和者眾,還有人一展歌喉。
4、習慣隨聲附和別人言論,會成為缺乏主見的人。
5、聽到有人隨聲附和自己的意見,他不免自鳴得意起來。
6、在其它與會者中,來自也門的愛趕時髦的年輕穆斯林傳教士哈比卜阿里阿基夫也隨聲附和。
7、他沒有主見,勵志故事,只是隨聲附和他父親的意見。
8、我心中的白馬王子不一定要白,但不要是白眼狼;不要與他人隨聲附和,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用只順著我的意思,沒事可以陪我吵吵架。
9、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意見,不宜隨聲附和,做個盲從者。
10、他遇事總是反覆思考,不輕易隨聲附和。
11、我也不會象人家那樣隨聲附和,假意關切。
12、保守派的政治家因為長期害怕被右翼排擠,一直以來都隨聲附和。
13、他的父親即使與威洛比看法相同,也不愿意隨聲附和他。隨聲附和造句
14、這個觀點明明是錯誤的,真不明白為什么有許多隨聲附和的人?
15、在1848年革命政教分離的形勢下,它反而更加依賴國家,以后就越來越成為那個時代的政治附屬品,以致于在民族主義潮流中隨聲附和。
16、槍擊的抱怨和尖銳的響聲在附近隨聲附和。
17、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18、我們公司向來是經理發(fā)言之后,與會者無不隨聲附和。
19、假如凱爾同意,核心會議的多數人會隨聲附和。
20、隨聲附和上級的意見,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訣竅。
21、他們隨聲附和他們首領的每一句話。
22、但是,立刻就有些旅客對這個建議隨聲附和表示同意,尤其是普洛克托上校特別擁護這個辦法,這個冒失鬼,他覺得完全可以這么干。
23、但其支持者中,隨聲附和的不少,其感情的認同甚于理性的反思,浮泛的比附多于謹慎的論證,使該學說整體上缺乏嚴謹的理論建構,持論不夠質實,僅僅停留在假說階段;反對者則多轉而把東亞成功歸因于制度因素。
24、莫斯科人一味地隨聲附和伊利亞安德烈伊奇羅斯托夫也屬于他們之列,在一段短時間內,缺乏言論的領導者,對于戰(zhàn)爭尚無明確的見解。
25、"用不著輪船了!"另一個人隨聲附和說。
26、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用不著隨聲附和。
27、"好的,先生,"克拉斯隨聲附和著,當他往屋外走的時候,他畢恭畢敬地跟在他的后面。
28、做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可對那些指鹿為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卻要隨聲附和,阿諛奉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23134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