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慮
詞語:過慮
拼音:guò lǜ 注音:ㄍㄨㄛ? ㄌㄩ?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 過慮 guòlǜ
[be overanxious;worry unnecessarily] 憂慮不必憂慮的事;過分憂慮
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 賈政并京營節(jié)度使 王子騰,不過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之言寄去。——《紅樓夢》
引證解釋
1. 憂慮不必憂慮的事。 晉 潘岳 《答摯虞新婚箴》:“君子過慮,爰獻明箴。” 明 馮夢龍 《精忠旗·湖中遇鬼》:“只因師相憂國憂民,心血耗散,所以目中恍惚,何須過慮。”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從你的這點事,我看出一點,一點--噢,也許是過慮,我也希望這是過慮!”
2. 多加考慮。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今太平已久,人情易動,又無宿將舊兵,不可不過慮也。&rdquo,反義詞; 宋 司馬光 《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萬一城中之寇未即伏誅,而他變旁起,不逞之人,同惡相濟,乘釁而動,則為朝廷之憂,方此始耳,此不得不為之過慮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25220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