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涓涓之水,匯成江河。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落烏云漲,半夜聽雨響。
日落胭脂紅,非雨便是風。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炮臺云,雨淋淋。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棉花云,雨快淋。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瓦塊云,曬煞人。
梭子云,定天晴。
秋霧連陰冬霧雪。
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創(chuàng)造幸?侩p手,前進還須攀高山。
致富在于勤勞,知識在于積累。
路不怕遠,只要不停的走。
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怎能獲得香甜的食物。
不埋頭干點苦活路,香甜的事物又從那里來。
本事不是來自天上,都是努力學習得來。
愚人做事喜歡看表面,能人辦事表里一致。
只要自己上進,哪怕別人輕視。
人要有志氣,樹要有硬皮。
不從山腳起步,怎么到達山巔。
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沒有眼睛。
喜歡說假話的人自以為高明,實際是自己欺騙自己。
聰明人辦事愛與人商量,愚昧人一切自作主張。
一人修路,萬人安步。
有了狐皮帽,忘了羊羔皮。
口說如風吹,實踐是真金。
有錢是姐妹,無錢是主仆。
好心待人,自己得好報。
說你好的人并非都是朋友,說你不好的人也并非都是仇人。
誠實比珠寶貴重。
假話說一次,真話都無人信了。
總愛發(fā)誓的人,往往最愛撤慌。
馬在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斗。
金子是黃的,但它可以使人的心變成黑的。
人不知足,反送了自己的性命。
貪心如果太甚,很快就會掉入深淵。
魚兒貪食魚餌,立即就會斃命。
理不說不明,火不點不燃。
見強者不能懼怕,遇弱者不要欺侮。
酒喝多了會發(fā)瘋,話說多了要傷人。
路走長了腳要腫,酥油湯喝多了拉肚子。
只要不忘本,管他如何穿戴。
春天的氣候忽冷忽熱,人生的道路有禍有福。
舍不得吃,卻被狗叼。
想要得到的食物給多給少都滿意,不愿聽到的話語說多說少都掃興。
男到五旬正當年,戰(zhàn)馬弓箭不離身。
騙子的嘴巴會講經(jīng),小偷的眼光最敏銳。
心里無鬼,豈怕鬼敲門。
與其庸人當家,不如能人守門。
女人哭是賭氣,男人哭是傷心。
人即使跳上了天,也要落在地上;馬即使轉(zhuǎn)游了四方,最終得回到家門。
一張牛皮有厚薄,一家子女有好壞。
明知錯了還不改,定是魔鬼纏了身。
品德好壞看行為,籍貫何處聽口音。
男人到拉薩也沒有人說好壞,女人去背水也有人說閑話。
沒有見過雪山的猴子,看見馬雞就會眼花。
人要有骨氣,馬要有力氣。
烏鴉說豬黑,自己不覺得。
麥草浮在水面上,寶石卻沉在水底。
燒火要空心,做人要真心。
水中的魚兒上不得上岸,山里的老虎下不得灘。
懂得與別人協(xié)商相處,才是真正有本事的風度。
喜歡吹捧的人,暫時也會占點便宜。
人憑裝飾美,鳥憑羽毛好。
連小河都不敢淌過的人,怎能越過寬廣的大海;
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醉漢口里吐真言。
好話不好聽,好心無好報。
人老思家鄉(xiāng),烏老思窩巢。
人活一生,草長一春。
說話傷心是罪過,掃把打人是侮辱。
心直口快,就像翱翔藍天。
斗不過狗,卻向豬扔石頭。
水長灘多,路長彎多
中國民間諺語內(nèi)容極為豐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①生產(chǎn)諺語?偨Y(jié)生產(chǎn)經(jīng)驗,包括氣象、時令、耕作技術(shù)、家畜飼養(yǎng)、手工作業(yè)等內(nèi)容。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春雨貴如油”,“蠶無夜食不長,馬無夜草不肥”等。②社會諺語。反映階級壓迫和社會人情世態(tài)等內(nèi)容。如先秦古諺:“獸惡其網(wǎng),民惡其上。”漢諺:“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又如“一正壓百邪”,“有錢能使鬼推磨”,“掛羊頭,賣狗肉”等。③生活諺語?偨Y(jié)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經(jīng)驗,反映人民的世界觀、生活態(tài)度和道德觀念。如“七十二行,種田為王”,“人窮志不窮”,“自稱好,爛稻草”,“若要精,人前聽”,以及“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等。
現(xiàn)代流傳的諺語多數(shù)是從舊社會來的,但也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諺語。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水澆,官氣消”,“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等等。舊諺語中也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和謬誤觀念。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命定八尺,難求一丈”,3lian.com“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等。
民間諺語形式短小,有的還押韻,講究對稱,具有詩的外形。研究諺語的專著有郭紹虞的《諺語的研究》(1948)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26756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