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貓頭鷹 拼音:māo tóu yīng 注音:ㄇㄠ ㄊㄡ? ㄧㄥ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貓頭鷹 māotóuyīng
[owl] 身體淡褐色,多黑斑,頭部有角狀的羽毛,頭大,有兩只向前看的大眼,短而彎曲的喙,強(qiáng)有力的鉤爪,能翻轉(zhuǎn)的外趾。又叫“夜貓子”
引證解釋
鳥名。身體淡褐色,多黑斑,頭部有角狀的羽毛,眼睛大而圓,晝伏夜出,吃鼠、麻雀等小動物,是益鳥。在叫鴟鵂、夜貓子!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一○八回:“一個是生就的一張小白臉,年紀(jì)不過四十上下,嘴上留下漆黑的兩撇?子,眉下生就一雙小圓眼睛,極似貓兒頭鷹的眼。”鳥名。屬鴟?科。古籍中稱鴟?、?或梟。身體淡褐色,多黑斑。兩眼大而圓,位于頭部正前方。喙和爪均呈鉤狀,銳利。晝伏夜出,食物以鼠類為主,亦捕食小鳥或大型昆蟲。舊時(shí)多以為不祥之惡鳥,其實(shí)對人類有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28668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