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不正
拼音:bù zhèng 注音:ㄅㄨ? ㄓㄥ?
引證解釋
1. 不端正;不正派;不正當。《論語·子路》:“身不正,雖令不從。” 漢 劉向 《列女傳·趙悼倡后》:“ 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 。” 唐 韓愈 《潮州謝孔大夫狀》:“積之於室,非廉者所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卷三二:“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丑穢之言。” 茅盾 《子夜》十四:“我聽說這件事是 屠維岳 理虧,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
2. 無政,謂政治混亂!兑葜軙·武稱》:“??伐夷,?小奪亂,?辟?強攻弱而襲不正,武之經也。” 朱右曾 校釋:“不正,猶言無政。”
3. 猶不準確。 唐 李白 《青山獨酌》詩:“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4. 不純正。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九·甜酒灰酒》:“予以二酒相和味且不正,兼之石灰苦烈,何好之有?”
謂不征稅。正,通“ 征 ”。征,賦稅!豆茏·戒》:“關幾而不正,市正而不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3713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