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發(fā)音:偶爾[ǒu ěr]
詞語解釋:1、間或;有的時候;一般指隔著三五天。2、偶然發(fā)生的,沒有計劃的,無周期、無規(guī)律;
偶爾的反義詞有:常常、一貫、每次、屢屢、經(jīng)常、時常、總是
用偶爾造句
1、小狗魚偶爾會箭一般地躍出水面。
2、她只是偶爾去教堂做禮拜,可是她篤信宗教。
3、我最喜歡踢足球,偶爾也打打乒乓球。
4、偶爾晚睡并無妨害。
5、偶爾是的。
6、因此,我贊成人們應該偶爾做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7、雖然偶爾的沖動購買或揮霍或者一天逛街購物不是一個問題,但是購物不應該是治愈你一切的不舒服的方式。
8、因此,有些記者認為他們肯定具有犯錯誤——偶爾犯錯——的合法權(quán)利。
9、對于這些讓人分心的事物你應該謹慎,但是你也要允許自己偶爾的分心去分解你的一天。
10、你不能偶爾使用或只針對某些類型的性活動而使用,其他的情況下卻不用。
11、作為設計師,我們一直處于“工作”狀態(tài),但是偶爾也可以調(diào)一下開關,稍微休息一下。
12、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偶爾會有些大點在屏幕邊緣閃爍。
2016、我偶爾投資共同基金。
2016、偶爾我也會在寫作上磨磨蹭蹭,即使它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
15、我甚至偶爾在離家的時候吻別。
16、除去“帶孩子上班日”和偶爾的學校假期參觀活動,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少有機會向孩子展示自己在工作中的行為舉止。
用偶爾的反義詞造句
常常:為了工作爸爸常常是廢寢忘食。
一貫:我一貫對他懷有極大的敬意。
每次:當我每次放學走到村口的時候,都會看到外婆在村口那顆大樹下等我。
屢屢:媽媽叫我不要上網(wǎng)吧,我卻屢屢去上。
經(jīng)常:我經(jīng)常坐在那張小板凳上,聽奶奶給我講故事。
時常:我時常聽人說起這類事情。
總是:老師總是面帶微笑地迎接學生。
【擴展閱讀:詞語的辨析與正確運用】
一、詞語辨析步驟:
1.從意義方面來辨析
A、詞義的輕重不同:如“激動”比“感動”更急劇,更強烈。
B、詞義著重點不同:如“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詭辯”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來為自己的謬論辯護。“狡辯”著重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實,狡猾的為自己的錯誤言行辯解。
C、詞的范圍大小不同:如“戰(zhàn)爭”、“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范圍由大到小。
2.從色彩方面來辨析
A、感情色彩不同:如“愛護”是褒義詞,“庇護”是貶義詞。
褒義詞:帶有贊許、肯定、喜愛、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詞。
貶義詞:帶有貶斥、否定、厭惡、鄙視等感情色彩的詞。
中性詞:不帶褒貶感情色彩的詞結(jié)果。
B、語體色彩不同:如“出租車”適用于書面語,“的士”適用于口語。
3.從用法方面來辨析
A、搭配對象不同:如“愛戴”適用于對長輩、上級,“愛護”適用于對晚輩、下屬。
B、語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狀語,如“公然侵入”,“公開”在句中可以作謂語和定語,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開了”,“公開的秘密”。
三、正確使用成語
考題中常見的成語使用的錯誤現(xiàn)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望文生義。如“告別時,這位服裝個體戶一定要送我?guī)准邫n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專家學者,句中誤理解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費的勞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與句意相反,應該改為“事半功倍”。
3.張冠李戴。如“雖然他是殘疾人,但我們不能對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與語義不符合,按句義可以改為“另眼相看”。
4.色彩不當。如正因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為很了不起,含有貶義,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誤。
四、填充關聯(lián)詞語的方法
原則:明確關聯(lián)詞搭配要恰當、所填關聯(lián)詞語要適應語句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即語句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意義關系,就選取與之相應的關聯(lián)詞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3971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