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了得 拼音:liǎo de 注音:ㄌㄧㄠˇ ㄉㄜ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了得,了的 liǎode,liǎode
(1) [terrible]∶用于句末,常跟在“還”字后面,表示情況嚴(yán)重
如何了得
(2) [able;capable]∶能干;有本事
正思想大郎了得
(3) [settle]∶了卻,了結(jié)
恐你此行未必了得事也!
(4) [understand;know]∶懂得
未曾了得
了得些刀槍
引證解釋
1. 領(lǐng)悟,理解。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一:“情知了得未如僧,客處高樓莫強(qiáng)登。”《朱子語類》卷八:“大凡學(xué)者,無有徑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 五戒 ?師?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宗釋教,如法了得,參?訪道。”
2. 了不起,本領(lǐng)高強(qiáng)。 唐 李山甫 《游俠兒》詩:“ 荊? 只為?言語,不與 燕丹 了得人。”《水滸傳》第三三回:“ 花知寨 十分英勇了得。”《西游記》第九七回:“大哥是個(gè)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這幾個(gè)毛賊?”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我們?有著具有高度階級覺悟的、和革命前輩一樣英雄了得的新戰(zhàn)士。”
3. 辦理好,辦得了。《朱子全書·論語六》:“自家徒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卻不能了得他事。”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生命的價(jià)值--七毛錢》:“七毛錢了得什么急事!”
4. 完成;了結(jié)。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某自?居以來,可了得《易傳》九卷,《論語》五卷。”《西游記》第四四回:“那些和尚,乃國王御賜,若放一二名,還要在師父處遞了病狀,然后補(bǔ)個(gè)死狀,才了得哩。怎??都放了。”《說唐》第二九回:“我當(dāng)初懷孕的時(shí)節(jié),曾許 武當(dāng)山 香愿,日遠(yuǎn)事忙,未曾了得。”
5. 用在驚訝、反詰或責(zé)備等語氣的句末,表示情況嚴(yán)重,多跟在“還”字的后面。《紅樓夢》第五十回:“這還了得!他(畫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fèi)工夫了。”《老殘游記》第五回:“你這東西?言惑眾,還了得嗎?”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小聲點(diǎn)兒! 孫師傅 !教他們聽見還了得!” 冰心 《斯人獨(dú)憔悴》:“這樣小小的年紀(jì),便眼里沒有父親了,這還了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40339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