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龍眼 拼音:lóng yǎn 注音:ㄌㄨㄥ? ㄧㄢˇ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龍眼 lóngyǎn
(1) [longan]
(2) 桂圓,與荔枝相近的一種果實,它由東印度群島的一種喬木( Euphoria longana )產(chǎn)生
(3) 產(chǎn)生龍眼果實的一種喬木
引證解釋
1. 常綠喬木。羽狀復(fù)葉,小葉橢圓形;ㄐ,黃白色,圓錐花序。木質(zhì)致密,可以制器具。是我國 福建 、 廣東 等地的特產(chǎn)。 晉 左思 《吳都賦》:“龍眼橄?,?榴御霜。”《太平御覽》卷九七三引 晉 顧微 《廣州記》:“龍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八:“在龍眼開花時,我才認識他。”
2. 指這種植物的果實。為果中珍品。也稱桂圓!稏|觀漢記·南匈奴單于傳》:“南單于來朝,賜御倉及橙、橘、龍眼、荔枝。”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荔支方過,龍眼即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目》:“龍眼正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47008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