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爆竹
拼音:bào zhú 注音:ㄅㄠ? ㄓㄨ?
詞性:名詞
近義詞:炮竹、爆仗、爆竹筒子
基本解釋
◎ 爆竹 bàozhú
[firecracker] 古時用火燒竹,畢剝有聲,火花迸裂,稱為爆竹。今人用紙卷火藥,點燃發(fā)響,也稱爆竹,或稱爆仗
引證解釋
1. 古時在節(jié)日或喜慶日,用火燒竹,畢剝發(fā)聲,以驅除山鬼瘟神,謂之“爆竹”;鹚幇l(fā)明后以多層紙密卷火藥,接以引線,燃之使爆炸發(fā)聲,亦稱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 唐 劉禹錫 《?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游覽既畢,宴於水閣,命從者放爆竹。轟然一響,萬山齊應,如聞霹?聲。” 魯迅 《偽自由書·電的利弊》:“外國人用火藥制造子彈, 中國 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2. 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詩之十三:“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記》:“從者試燒爆竹取聲,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5628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