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qī zuǐ bā shé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語或出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
【成語典故】
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據(jù)《海浮山堂詞稿.卷二》引)
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笑往事都看成一夢蝶,覷行蹤恰便似風中葉。好功名少了半截,早抽身省去巴竭。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巖穴!§o沉沉洞府巖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只俺這皓首南來,看了那黃河東去,急回頭紅日西斜。鬧攘攘閑是非誰人待惹,急煎煎惡思量那會周折。不看眉睫,不下鍬*。俺如今還待要順水推船,又只怕留不住下阪行車。
【成語注解】
1、巍巍:崇高雄偉的樣子。
2、萬緒千頭:形容事情繁多,頭緒紛亂。見“千頭萬緒”。
【成語出處】
1、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靜沉沉洞府巖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源)
2、明.張鳳翼《灌園記.第八出》:“將軍雖不說,只怕軍人們七嘴八舌,要講開去,怎生是好?”
3、《平妖傳.第八回》:“慈長老被眾僧七嘴八舌,氣得開口不得,回到房中落了幾點眼淚。”
4、《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既然打伙子合起氣來,這些管家們的令正,誰是不知道的?七嘴八舌,動起老婆舌頭,稟知了相主事的娘子,對著相主事說了。”
5、《紅樓夢.第九○回》:“二爺是知道的,咱們家□都是言合意不合,送點子東西沒要緊,倒沒的惹人七嘴八舌的講究。”
6、《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回》:“師爺急了,……通通請來相勸。不消一刻,一齊來了,當下七嘴八舌,言來語去。”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使用類別 用在“眾人談論”的表述上。
【七嘴八舌造句】
1、這群人在一起七嘴八舌,不知道在談論什么事。
2、這個消息一傳開,公司同仁都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3、主席才一講完議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了。
4、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七嘴八舌地說著車禍的經(jīng)過。
5、你們推派個代表出來,這樣七嘴八舌,我如何聽得清楚?
6、今天班會討論畢業(yè)旅行,同學七嘴八舌地爭相提出意見。
7、這種議題事關重大,不相干的人請不要七嘴八舌,窮起哄。
【近義詞】七言八語
【反義詞】眾口一詞,異口同聲
【參考詞語】:七嘴八張
【漢語拼音】:qī zuǐ bā zhāng
【成語解釋】:猶“七嘴八舌”。見“七嘴八舌”條。
1、《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著上官差遣,便要夸才賣智,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
2、《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恰好巫刁二人兵轉(zhuǎn),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參考詞語】:七張八嘴
【漢語拼音】:qī zhāng bā zuǐ
【成語解釋】:猶“七嘴八舌”。見“七嘴八舌”條。
1、《二十年目睹之怪狀.第八六回》:“眾醫(yī)生在那里七張八嘴,有說用參的,有說用桂的。”
2、《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鳳奴擇人另配,七張八嘴,亂了數(shù)日,方才停妥。”
【七嘴八舌的成語故事】
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的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xiàn)“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巖穴。靜沉沉洞府巖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后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67538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