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諺語告訴我們高山容易下雪,洼地容易結(jié)霜,這又是為什么呢?
空氣溫度的垂直分布情況一般是高度越高,氣溫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氣溫越高。由于這個原因,當(dāng)?shù)孛鏆鉁剡在0℃ 以上時,高山上溫度已經(jīng)在0℃或0℃以下了。云底離地面高度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云底的溫度也比地面低了許多。
在冬天云內(nèi)溫度更低,云內(nèi)水汽凝結(jié)成雪花開始降低,如果此時近地面空氣溫度在零度以上,那末雪花在降落過程中會逐漸溶化,到地面時早已成為雨點(diǎn)而不是雪,但是此時雖然地面溫度在零度以上而高山上的氣溫卻早已在零度以下,雪降落在高山上之前尚末能溶化,因此高山上仍然下雪。也就是說在冬天如果地面上下雪高山上肯定下雪,而地面上不下雪,高山上也有可能會下雪。在夏天,如果高山很高也可能下雪。這就是雪下高山。
而霜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近地層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而成的,因此它與空氣溫度垂直分布關(guān)系不大。我們知道空氣越冷,密度越大,比重越重。而空氣是一個流體,冷空氣往低處流,這樣最冷、最重的空氣就會往最低處流動,一量到達(dá)最低處,它就賴在那里不動了,也就在洼地停留積聚,而且越冷的空氣,越是在底層。我們清楚,空氣越冷就越容易形成霜。因此洼地也就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霜打洼地就是這個意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69695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