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紙上談兵的典故,成語紙上談兵的故事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詞語典故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紙上談兵的典故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的典故釋義】紙:書;兵:用兵之道。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書。他一談起用兵之道來,連趙奢都說不過他。日子久了,趙括便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趙奢深知兒子并沒有帶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臨終前囑咐趙括,千萬不要擔任將軍的職務,否則必定會給趙國帶來失敗。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犯趙國。趙孝成王任命廉頗為大將,率軍抵抗。久經(jīng)沙場的廉頗領軍20萬前去抗敵,兩軍在長平展開了大戰(zhàn)。廉頗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拼,便決定在長平筑壘固守,等到秦軍糧草供給不足的時候再出兵作戰(zhàn)。于是廉頗下令閉門不出,進行嚴密防守,不管秦軍如何挑釁,都不應戰(zhàn)。就這樣,廉頗在長平堅守達三年之久,秦軍沒能得逞。

秦國見一時無法取勝,就派人到趙國都城邯鄲去散布流言,說廉頗懼怕秦兵,秦國特別怕趙王任命趙括為將。趙王果然中計,下令由趙括取代廉頗為大將。

趙括根本沒有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一上任便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向秦軍發(fā)起全面攻擊。秦軍假裝戰(zhàn)敗,一直將趙軍引到秦軍大營前。趙括知道中計,可為時已晚。趙軍成了甕中之鱉。幾十萬趙軍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軍,陷入了絕境。

46天后,趙括決心孤注一擲地向外突圍,還沒沖到秦軍的陣地前,就被亂箭射死了。主帥一死,趙軍全線崩潰,40萬大軍全被秦軍活埋。從此以后,趙國一蹶不振。

【成長心語】

做人如果沒有理想,就如同天空中沒有太陽。如果有了理想?yún)s沒有行動,理想永遠只是理想。在“想要”和“得到”之間還有兩個字,那就是“做到”。行動才是實現(xiàn)夢想的關鍵。趙括空有理論,卻忽視戰(zhàn)場上的實際情況,他將自己所想的當成一種真知灼見,最終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做”與“想”是不一樣的,它需要耗費腦力和體力,需要面對過程中的許多困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我們心中的所想變?yōu)楝F(xiàn)實,才能驗證它是否可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69964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