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近義詞】: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反義詞】:事倍功半
【成語出處】出自民間俗語。
【成語解釋】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zhǔn)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磨刀不誤砍柴工造句】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前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能把事情做的更快更好。
【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農(nóng)民,他有兩個兒子。 有一天,他叫來了兩個兒子,對他們說:“我已經(jīng)老了,咳,體力也不支了,也該退休了,咳咳,門后有許多柴刀 自己選,咳咳咳,選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兒子對父親說:“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會去砍柴的,對吧?”“對,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兒子在一邊附和道。 事不宜遲,大兒子邊上山邊想:我一定要早點上山,多砍點柴來,讓父親高興高興,還能成為小弟的榜樣。 小兒子卻想:這刀破了好幾個口,還生了銹,我應(yīng)該先磨磨刀。 于是,小兒子便敲開了鄰居大娘家的門,輕輕地問:“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嗎?” 王大娘客氣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墻邊靠著呢,自己去拿吧!”,“謝謝”。小兒子說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兒子這時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語道:“這小子,還不來砍柴,等著挨罵吧” 等小兒子磨好刀子,已經(jīng)下午了,他便說:“看來我得快點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兒子開始干了起來,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嗎,不一會兒,小兒子便砍了滿滿兩擔(dān)柴了,而大兒子只砍了一小擔(dān)柴。大兒子滿頭大汗挑著柴回家了,大兒子剛回家一會,小兒子便回來了。 父親奇怪地問小兒子:“你比大哥遲上山,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沒磨快,怎么能夠砍又快又多呢?’’小兒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親聽了,臉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語重心長地說:“對對對,只要準(zhǔn)備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699696.html
相關(guān)閱讀: